姓氏起源:
一、出自祁姓,为帝尧陶唐氏之后。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自夏朝刘累时名显于世。历史史称刘氏正宗。
二、出自姬姓,为东周王室的后裔。刘康公,名季子,为东周诸侯国刘国开国君主,他为周顷王的儿子、周匡王、周定王的弟弟,周定王八年(公元前592年),又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刘康公,其后裔以邑为氏。
三、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1、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这部分宗室女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2、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3、北魏时,原匈奴中部帅刘猛的后裔刘路孤率独孤氏部落归附鲜卑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复姓独孤氏一部分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八大贵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郡望: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 郡:西汉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堂号: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迁徙分布
传说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中原地区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范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 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刘姓名人
刘姓自汉朝以来多次建立政权,其中西汉(皇帝15人)、东汉(皇帝14人)为大一统朝代。,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的政权还有玄汉(1人)、刘宋(皇帝9人)、蜀汉(皇帝2人)、后汉(皇帝2人),其它地方割据政权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前赵(称帝5人)、胡夏(3人)、南汉(4人)、北汉(4人)、齐(1人)等。还有自立为天子者史书记载有19人(刘信、刘盆子、刘望、刘永、刘子舆、刘文伯、刘尼、刘芒荡、刘显、刘黎、刘义宣、刘子勋、刘蠡升、刘没铎、刘苗王、刘元进、刘武周、刘静躬、(燕)刘守光)。 刘姓自汉以来受封王爵者历代大约有500多人(见词条“刘氏诸侯国”) 刘姓自东周卿士刘康公开始,各朝及地方割据政权行使丞相与副丞相职权的100多人。(见百度文库“刘姓主要分布”)中国,直至今日。
刘姓一边都是少数民族开始滴 北魏时期兴起滴 以前叫独孤
渊源较多。其一为:源于祁姓,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 相传,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因陶唐氏是黄帝之子十二姓中的祁姓部落,所以尧为祁姓,其后子孙有一支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中华刘姓始祖苑
到百度百科看看,资料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