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总结

图表型 【急】
2025-04-28 10:48: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二单元复习线索
本单元有两大线索。一、艺术(包括书法、绘画、戏剧);二、文学(包括诗歌、小说)。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以表格形式体现。具体如下:
汉字的演变:
新石器时期的刻画符号----------- 文字的雏形
商代的甲骨文---------------------- 最早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秦代的小篆------------------------- 文字统一(先小篆,后推广隶书)
书法艺术
朝代
艺术特色
时代风貌(成因)
书法名家

魏晋南北朝 虚玄灵动 社会分裂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王羲之“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
草书狂放不羁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科举制确立 张旭、怀素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颜真卿、柳公权
宋代
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 重文国策、市民阶层兴起
理学的影响(与文人画背景一样) 黄庭坚、米芾、
蔡襄、苏轼;宋徽宗赵佶
明代 强调个性化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篆刻艺术 秦汉时代----------篆刻的标志性时期
宋元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
明中叶以后--------------------篆刻成为真正的一门艺术
绘画艺术
时代 画种 绘画风格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新石器时代 岩画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前两个时代不重要
战国、汉代 帛画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魏晋 文人画
人物画 凸显个性 社会分裂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顾恺之 “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唐代 画种丰富 创制法度
表现雍容华贵盛唐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科举制 吴道子 “吴带当风”
宋、元 文人山水画
(独立)
注重意境 重文国策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风俗画 描绘市井生活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明、清 文人花鸟画 不拘成法
风格奇特
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八大山人
朱耷、郑板桥
民间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存在写实为主的宫廷画和民间画与写意为主的文人画的两大风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自由灵活。
戏剧 (源头----古代傩戏)
朝代 名称 流行区域 成因 著名剧作家或演员 备注

宋 南戏
南方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娱乐场所---瓦舍出现

元 杂剧
北方 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科举制废除
元曲四大家
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清 京剧
北京 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
徽班进京,与其它曲调融合
梅兰芳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

诗歌与小说
朝代 形式 文体特点 时代特征(成因) 代表人物
春秋 《诗经》 四言体 采诗制度
战国 楚辞 自由灵活的句式 经济发展、思想自由 屈原《离骚》


赋 文采华丽、铺陈辞藻的带赋散文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司马相如
张衡、班固



四言、七言
绝句、律诗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开放
科举制确立、中唐战乱 浪漫派:李白;
现实派:杜甫、白居易
田园派:孟浩然、王维
边塞派:王昌龄
宋 词 长短句 城市生活丰富、民族危机 李清照、苏轼、辛弃疾


散曲
俗语 科举制被废除
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马致远、张养浩

明清
小说
分章分回 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加深 三言
二拍
四大奇书
三大批判现实力作

汇总:魏晋时期、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文学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可以作为共性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