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的使用思考题荧光屏上信号波形是如何形成的

2025-02-24 10:39: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示波器的显示原理:先说示波说起,它管类似电视的显像管,有发射电子的阴极、加热的灯丝、给电子加速的栅极高压。当阴极被灯丝加热后发出电子,经栅极高压给电子加速打到荧光屏上发光。但现在在荧光屏上亮的只是一个点。波形形成:在示波管内加入X轴和Y轴偏转(示波管内上下各一块金属板组成Y偏转,左右各一块金属板组成X偏转)。X偏转有内部电路产生的三角波控制,形成X轴扫描,Y轴扫描是由外部被测信号控制的。当外部信号高低变化时y轴的两个极板的压差也在变,形成电场,当阴极发射的电子经过它时,由于电场的作用,电子的运行轨迹发生了偏移,偏离了原来的轨迹,随着输入电压的高低变化,形成了和输入电压一样的变化轨迹。

回答2:

示波器一般被用来测量和显示周期性变化的信号。
示波器的X轴(水平轴)加了个锯齿波电压,使扫描光点周而复始的从左向右移动;
示波器的Y轴(垂直轴)加了被测量的电压,使扫描光点随被测电压的大小作垂直方向移动。
两个方向作用的结果,就显示了被测波的波形。
要注意的是,X轴锯齿波的周期应该是被测波形周期的整倍数,这样才能得到稳定的示波图像。一般的示波器中常采用被测波来触发锯齿波,使锯齿波同被测波同步,以得到稳定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