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的创始人是谁?

2025-02-25 06:12: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俳句是一种对偶的诗句,不能说创始人是谁。
  1、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同时在中国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2、连歌是源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式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3、我国作家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艾芜《地貌的青春》:“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4、有一种说法,说俳句的形成可能有中国近体诗中的绝句影响。日本中古的时候出现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汉诗,所以,俳句的形成影响之一,有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得力于汉诗之故。”

回答2:

这个谁也不能说,但是目前可能性较大的是【正冈子规】。

「俳句」の名称は、1663年(寛文3)の定清(さだきよ)编『尾蝇(おばえ)集』に初出以来、江戸时代の俳书にときどき现れるが、いずれもただ、连歌(れんが)の句に対して俳谐(はいかい)の句、すなわち连句(れんく)の発句(ほっく)・付句(つけく)をさすにとどまっていた。ところが、连句が衰え、巻头の発句だけが独立して制作、享受されるようになると、付句を予想した「発句」の名称は不都合となり、独立した発句を指示する用语として「俳句」の语が転用されるに至ったのである。1890年(明治23)の三上(みかみ)参次・高津锹三郎(たかつくわさぶろう)共著『日本文学史』に、俳谐・俳文と并んで俳句の语がみえるが、固有の様式・诗性を意识してこの语を用いたのは、正冈子规(まさおかしき)が最初であろう。子规は、「芭蕉已後(ばしょういご)の俳谐は幽玄高尚なる者ありて、必ずしも滑稽(こっけい)の意を含まず」(『獭祭书屋(だっさいしょおく)俳话』増补再版)という理由から、滑稽を原义とする俳谐の名称を退けたが、芭蕉の発句にも俳意・俳情などとよばれるおかしみはあり、これを継承した近代俳句もまたおかしみから自由であることはできなかった。

请参考

回答3:

松尾芭蕉(1644--1694),是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师的署名。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芭蕉以作为俳谐连歌(由一组诗人创作的半喜剧链接诗)诗人而著称(在19世纪,连歌的开始一节(称为和歌)发展成独立的诗体,称为俳谐)。明治时代的诗人正冈子规(1867~1902)首先称其为俳句。
根据以上所述 如果认为正冈子规是俳句创始人 那么只能是因为正冈子规第一次使用了“俳句”一词。 其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诗歌体裁,是很难找到真正的创始人的,与其说是正冈子规创造了俳句,倒不如说是松尾芭蕉使俳句成为了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