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你好:
三部九候 :寸口诊脉法术语,在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分别进行浮、中、沉三种不同指力的脉诊,合为三部九候;(2)古代遍身诊脉法术语,把人体分成头、上肢、下肢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合为三部九候,现不常用。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 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 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 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 脉(冲阳);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 、中、沉三侯,共为九候。此外,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 三部”脉是指“人迎”(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腕部桡动脉) 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希望对楼主有些帮助,谢谢!
按切全身动脉,以体察经络气血运行情况,从而推断疾病的脉诊方法。又称遍诊,为古代脉诊方法之一。切脉部位有上(头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①上部。天候按两额动脉;人候按耳前动脉;地候按两颊动脉。②中部。天候按手太阴经以候肺;人候按手少阴经以候心;地候按手阳明经以候胸中之气。③下部。天候按足厥阴经以候肝;人候按足太阴经以候脾胃;地候按足少阴经以候肾。三部九候临床已很少应用。 《医源资料库》:三部九候 ,诊脉术语。 ①指全身遍诊法。即于头部、上肢、下肢三部诊脉,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不同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之变化。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候肺;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候心;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候脾,若候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肾问·三部九候论》)。 ②指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脉,分浮、中、沉(《难经·十八难》)。
你过于关注你的胃了,学中医最关键的是学会古人的思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熬夜最伤的是肝,肝属木,你说一到大肠主时就口肝舌燥,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属金,金克木,木本虚,金更乘木,所以出现口干舌燥之证,肝开窍与目,所以你出现眼干等问题,脾胃的问题也是可以这样分析,上班了没空说太多,有空一起交流。
三部
1指发病部位。即脏部、上部、下部。《灵枢· 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
2指人体部位。即上、中、下三部。《素问· 三部九候论》:“何谓三部?……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
3指面之上、中、下三部。《灵枢· 天年》:“三部三里起。”
4指脉诊部位。即寸、关、尺三部。《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
寸为阳。为上部。主头项以下。至心胸之分也。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主脐腹胁之分也。尺为阴。为下部。主 腰足胫股之分也。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
浮主皮肤。候表及府。中主肌肉。以候 胃气。沉主筋骨。候里及藏也。
朋友真是不好意思,这个我没有听说过,帮不了你。你自己查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