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端承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
对于穿过均匀软土层嵌入硬质基岩中的嵌岩桩,由于桩底基岩强度很高,桩底位移很小,桩身位移也不大,此时,桩周土体发挥极限侧阻所需相对位移尚未达到,桩侧阻力无法充分发挥。
而硬质基岩所需极限位移能够达到,使桩端阻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嵌岩桩称为端承桩。摩擦桩则主要靠桩身外壁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作为上部荷载的承载力。
桩基工程
桩基是一项流传很久的建筑方法,在我国建筑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已经通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以唐山地震为例,地震之后,建筑学家通过观察当地建筑物发现,采用桩基的建筑普遍受损程度低于普通建筑物。这说明,桩基建筑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桩基建筑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量有一定的缩减作用, 可以减少建筑的材料用量。桩基是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等元素组成的桩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端承桩
1、定义
摩擦桩与端承桩分类,《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条文说明如下:“摩擦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
2、与摩擦桩的区别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分,不能单纯从是否嵌岩来区分,还要考虑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嵌岩深径比和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如图)。
对于穿过均匀软土层嵌入硬质基岩中的嵌岩桩,由于桩底基岩强度很高,桩底位移很小,桩身位移也不大,此时,桩周土体发挥极限侧阻所需相对位移尚未达到,桩侧阻力无法充分发挥。而硬质基岩所需极限位移能够达到,使桩端阻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嵌岩桩称为端承桩。 摩擦桩则主要靠桩身外壁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作为上部荷载的承载力。
端承桩就是靠桩的底端与大地相抵形成一个承受力来支撑桩的上部结构物,主要受作用力来自于桩的底端;而摩擦桩则是靠桩壁与周围物质相摩擦形成支撑,起主要作用的是桩壁。端承桩应该适用于地基或地下构造良好坚硬的地方,摩擦也用于偏软构造较差的地方
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为参考;
端承桩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