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区别

2025-03-31 22:12:1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含义不同

1、成文法是经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法律条文作为表现形式的法律的总称。成文法又称为制定法。成文法最高的以及最完善的形态是法典。

2、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习惯法是不成文法中常见的一种。由于它不是经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也称为非制定法。有的法学著作把判例法也称为不成文法。

二、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类不同

1、成文法系又称为大陆法系,这里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是“自上而下”的,必须由国家颁布具体的法律、法规,然后判案的时候法官主要遵照的是这些成文法作为判案依据。

2、不成文法系又称为“英美法系”,这里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是“自下而上”的,即司法判例占据了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地位。

三、法官的权限不同。

1、成文法系强调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案件,法官对成文法的解释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造法律。

2、不成文法系,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从而,法官不仅适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

四、诉讼程序不同。

1、成文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职能,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法庭来审判案件。

2、不成文法系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而不能参与争论,与这种对抗式(也称抗辩式)程序同时存在的是陪审团制度,陪审团主要负责做出事实上的结论和法律上的基本结论(如有罪或无罪),法官负责做出法律上的具体结论,即判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文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成文法

回答2: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这是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

成文法又称制定法:
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文件。

不成文法:
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理解不成文法的表现形式应注意:
这里所谓不成文法只具有相对意义,即相对于规范化成文形式而言。
不成文法不仅包括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不成文宪法等。
判例法属于不成文范畴,但判例法是有文字表现形式的,它是法院通过判决所创制的法;英国宪法也被称为不成文宪法,但英国宪法也有文字表现形式,如自由大宪章、人身保护法等。法学上的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分,不应完全看法是否有文字表现形式,而要看是否有规范化的成文形式。
判例法有文字形式(判决)而被列为不成文法范畴,原因在于它没有一般制定法的规范化成文形式;英国宪法被列为不成文宪法,原因也在于它不是以规范化的即集中的成文宪法典的形式表现出来。

回答3:

成文法就是有明确的法律条例,用来限制贵族随意定义法律
不成文法就是习惯法,贵族可以随意定义,损害了平民的利益。成文法的出现,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__^*)

回答4: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区别:
1、含义不同:成文法指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表现为条文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习惯法是不成文法中常见的一种。由于它不是经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也称为非制定法。
2、分类不同: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是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
3、形式不同:成文法只具有相对意义,即相对于规范化成文形式而言。不成文法不仅包括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不成文宪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