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为什么要用碳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

2025-02-23 13:49: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959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提出以碳的同位素12C=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即以12C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并商得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同意,于1961年8月正式决定采用碳的同位素12C=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新标准.同年发布了新的国际原子量表.
之所以采用12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原因大致是:(1)碳形成很多高质量的“分子离子”和氢化物,利于测定质谱;(2)12C很容易在质谱仪中测定,而用质谱仪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是现代最准确的方法;(3)采用12C后,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变动不大,仅比过去减少0.004
3%;(4)这种碳原子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较稳定;(5)碳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它的化合物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繁多;(6)密度最小的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仍不小于1.
原子的绝对质量很小,如果用千克来表示,很不方便.于是采用12C一个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回答2:

C是自然界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且比氧氮等更加稳定,C12是C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是严格按照一定规律的,通过检测物质中C12的含量,可以推算出年代

回答3:

构成原子:原子是在最小的颗粒的化学变化。活逐个原子带正电中央核和核外袋由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个粒子。点击看详细相对原子质量:在1/12个碳原子的质量标准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相比其他原子,并称造成比例,如原子。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