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斧沙宫是怎么形成的

2025-05-05 21:20: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天斧沙宫地层主要包括五部分:基底是地质时代非常古老(6亿年前)的皋兰群深色结晶片岩;其上是厚层,胶结较疏松的红色砂砾岩;再上是一厚二米左右,胶结坚硬的灰色砾岩层;再上即所谓“安宁系”,是一套橘色红色砂岩胶结非常疏松;最上部是黄土形成这一地貌景观的地层是基底以上的四套地层,中部三层地层基本呈水平状态。
这四套地层中的下部三层形成的地质时代在学术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下部的厚层砂砾岩是千余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沉寂的,其上的薄层砾岩形成距今时代较近,大约是一百余万年前的周口店期形成的;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是周口店末期沉积的;黄土是最近的产物。
根据地质研究,下部的厚层红色砂砾岩形成之后,经过了一个较长的侵蚀期,在大面积的浅水中将底层冲刷夷平,并在浅水中沉积了由近处搬运来的砾石。砾岩层沉积之后,本区大沙沟、曹家湾、朱家井一带下沉成为一个较大的内陆湖泊,而那薄层砾岩就成为原始的湖底。多条内陆河由不同方向流入这一湖泊。并携带了大量早先经过大风搬运过的石英沙粒,沉积于河流入湖的河口、远近湖滨一带。这一时期,这里的气候是干旱、湿润相交替的气候条件,河水季节性很强,流量时大时小,甚至有时河、湖干涸;湖泊面积也时大时小;并因本区风大,所以湖中波浪也是时大时小。在这一特殊古地理条件下沉积下来的地层,就是现在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这层砂岩沉积之后,这一地区整体上升为陆地,并被大风吹来的粉砂所覆盖,形成广泛见于甘肃中、东部地区的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