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一个小小的建议哈,不要说多少兵马,【兵马】这个词语,不够专业,小说里面常见。
中国古代的军队,一般不会超过两百万。
然而能调动出击的军队,不会超过60万。
我就拿【大明王朝】为例子。
首先,军队并不是随便都能派出去打仗的。各个省,各个地方,各个重要城市,都要派军队驻守
大明常备军队大约是150万左右,【中央军】朝廷一般能调动出战的军队,一般是50万左右。
还有100万左右的地方军,中国那么大,比如你在东北有10万部队驻守,
你能派他们去云南平定叛乱吗?
各地的部队不是特殊情况朝廷是不会出动的
比如著名的【土木堡之战】,50万明军被击溃,瓦剌太师也先率军进犯北京
于谦于少保力主守卫北京城,各地勤王之师火速赶往京师勤王。
就好比现在中国,各大军区,分别驻守在各个地方时一个道理。
从有记载的历史(公元前841年以后)来看,古代军队数量最多的时期是清代中期,乾隆年间曾大举奉行“十全武功”,自诩“十全老人”,由于国力强盛,又鲜有战争,乾隆年间基本就是蓄兵,最多时各兵种(包括地方在册兵勇,不包括团乡民间习练)总人数曾一度突破350万。由于穷兵黩武,浪费大量社会财富,使得康雍二代所积攒的天下财富挥霍殆尽,至乾隆末期,国家已经难于“饲养”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嘉庆上台后,军队数量迅速锐减至100万。
秦赵长平之战双方最低100万 秦灭楚之战双方最低120万 汉白登之役双方最低100万 隋伐高丽之役双方最低130万 元未藩阳湖水战双方最低90万 明土木堡之役双方最低90万
中国古代有:马背上骑兵,地上刀杆兵,两种兵。
你这个问题什么意思?春秋战国时期有万乘、千乘、百乘之国的说法,即以兵车的数量来计算国家的实力。一乘兵车由四匹马牵拉,每辆作战用车配备战士三人、步兵七十五人;每辆防御和后勤补给用车配备战士三人、步兵二十三人。每一百户居民供给战车一乘、防御用车一乘的所有装备和士兵。据刘向《张国策·序》: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东周、西周。公卿有兵车千乘,大夫有兵车百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