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丶”部,再查“8”画。
举:[ jǔ ]
基本解释
1. 向上抬,向上托 :举头。
2. 动作行为 :举止。
3. 发起,兴办 :举义。
4. 提出 :举要。
5. 推选,推荐 :推举。
6. 全 :举国。
7. 古代指科举取士 :科举。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擧,对举也。从手,与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举,两手相对,同时举起。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与”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举止[jǔ zhǐ]
指姿态和风度;举动:举止大方。
2、检举[jiǎn jǔ]
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3、举措[jǔ cuò]
举动;措施:新举措。
4、举报[jǔ bào]
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坏人坏事):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5、举目[jǔ mù]
抬起眼睛(看):举目远眺。
举,部首:丶
点字旁,通常还有之(zhi),义(yi),为(wei)。
可以使用百度或者新华字典来搜索这个问题。新华字典先查点{举的第一笔}再查8画。
举,ju,从手从与。四手托物、对擎。
同本义: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举 繁体字:擧
拼音:jǔ
举”字的基本解释:
①向上托;向上伸:举重|举手|举头望明月。
②行动;动作:举止|举动|壮举|一举两得。
③发起;兴起:举行|举办。
④提出:列举|举例|举一反三|不胜枚举。
⑤推选;推荐:选举|推举|举荐。
详细释义
1.共举,对举。 《后汉书·张让传》:“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车入门。”
《三国志·蜀书·杜微传》:“微固辞,~而致之。”
2.同“舆”。车。
《墨子·公输》:“邻有敝~而欲窃之。”
萧嶷《自陈启·又启》:“出篱门外,乘~鸣角。”
3.同“舆”。众,多。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人众车~,万物殷富。”
《汉书》:作“舆”。
4.盛放酒器的礼器。同“棜”。
《仪礼·既夕礼》注:“棜,今之~也。”
5.科举时代考中举人。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1588年)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举/5340980
举查部首:丶
释义: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
发起,兴办:~义。~办。创~。
4.
提出:~要。~例。
5.
推选,推荐:推~。荐~。
6.
全:~国。~世。~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8.
攻克:“一战而~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