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归天,富统元年十月初四赞葬于清东陵。慈禧从她39岁1873年开始,历时5年,耗银227万两,在咸丰皇帝东侧为自己建了一座相当豪华的陵园。在1895年慈禧做完六十大寿的第二年,也即甲午战后第二年,她置国家大量赔款、全国旱灾、民不聊生于不顾,拆除原有陵园后,开始长达13年之久、一直持续到她死时才告终的修建陵园的工程,其考究、豪华居明、清两朝各帝、后陵之上。
慈禧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一层金丝织的镶宝珠锦褥,上面镶着大小珍珠12604颗,红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五分量的圆珠2400颗。圆珠上又铺绣佛串珠薄褥一套,褥上有珠1300颗。头部置翁翠荷叶,脚下置碧莹莲花。慈禧身穿金丝绣成的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入棺后先用九串珍珠链裹住全身,头戴珠冠,上镶重四两大如鸡蛋、价值白银2千万两的宝珠一颗;头边置金、翠玉佛108尊;头枕价值约220两;翁翠香瓜4个,其中白皮黄子粉瓤2个,青皮白子黄瓤2个,约值60万两,翡翠桃10个,黄宝石李子100个,红宝石杏60个;红宝石枣40个,约值9.5万两。又有翁翠白菜2棵。口含百步之外可见寒光的夜明珠一颗,手持玉莲花一枝;黑玉荸荠一支约值100万两,此黑玉尤为罕见。身右置珊瑚树一棵,手边置放玉雕骏马8匹,玉罗汉18尊。棺内最珍贵的要算那翠缕花纹、烟云流动、用白玉雕成的9层玲胧宝塔一座。为了填补棺内空隙,又撒入大珍珠500颗,中珍珠1000粒,小珍珠2200粒,红兰宝石2200百块,约值132万两。最后再上一层网珠被,上缀珍珠雕6千粒,棺头空隙又置放玉佛48尊,均白玉雕成,足登黄鞋,披红袍,栩栩如生高二寸许,以上仅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此后光绪五年至封陵的几年间,还陆续置放了大批奇珍异宝,金银祭器。据估价总计白银约数亿两之多。
民国17年(l928年)夏,孙殿英率军驻扎在与清东陵一山之隔的马仲桥。对于这两座清朝鼎盛时期的陵墓中葬有许多无价之宝,孙早有耳闻且垂涎三尺不止一日。7月,东北军一名土匪出身的团长马福田趁队伍调防,拉出一只人马准备挖坟,孙殿英得知消息后,以“剿匪”的名义让谭温江率部队出击,赶走马福田。并对外宣称是“军事演习”
谭温江率两个旅的士兵,直奔东陵。进入隆恩殿,只觉得金光耀眼,从天花板到地面到处都是金光闪闪,这些先被遭劫。在帝后陵中,最高的是明楼,下面是方城,方城正南称“古洞门”。进入古洞门,顺着进口,来到第一道石门。门高3米,两扇宽3米,门、框都是汉白玉所制。第二道门仍是汉白玉,再里面就是地宫最后一道堂劵:“金券”。金券四壁均为汉白玉,正中一座汉白玉的宝床,慈禧太后的棺椁就放于此。棺椁最外层由名贵金丝楠木制成,涂有四十九道漆,最后一道是金漆,所以叫金椁,上面写有超度用的咒文。
当匪兵们撬开棺盖后,只见棺内放出奇光异彩,慈禧像睡着了躺在那,一见空气,脸变黑了。棺内除了尸体,全是奇珍异宝。慈禧口含一颗非常大的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透出一道绿色寒光。为了取宝方便,匪徒们把尸体扔出棺外。棺椁下面是金眼古井,建陵时就是因为这口井的风水。
慈禧生前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费尽心机建造的藏满奇珍异宝的地下宫殿,最后却变成大军阀孙殿英的宝库。生前卖国求荣、享尽荣华富贵的她,更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遗骨落了个践踏于淤泥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