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安徽一年发生3代,江西一年发生4代,重庆一年发生5代,华南5~6代。以3龄幼虫及蛹在秋梢叶背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羽化为成虫,随即产卵。江西南昌成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和次年5月上中旬。重庆初龄若虫盛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10月上中旬,这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在广东,初龄若虫在3月中旬出现,4月中旬危害春梢,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三代发生于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四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危害秋梢,9月中旬后成虫渐少,但若虫大量危害秋梢。成虫羽化后群集于新梢叶背,飞翔力不强,遇惊作短暂飞舞,即返回树上。羽化不久能交配产卵。每雌平均产卵7~25粒,散产于嫩叶叶背。卵间布有白粉,卵期3~30天,发生极不整齐,世代重叠。幼虫孵化后作短距离爬行,不久以口器插入叶组织内取食,一叶可达数十至数百头。幼虫蜕皮2次,每次蜕皮后稍有爬动,又重新固定取食,三龄幼虫后期在体内蜕皮成拟蛹,蜕皮壳硬化即为蛹壳。
田间除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有较明显的高峰期外,其余世代参差不齐,有新的嫩梢就有成虫危害和产卵。羽化后的成虫当日即行交尾产卵,未交尾的成虫可行孤雌生殖,产出的卵均为雄性,初孵若虫作短距离爬行后即固定在原叶背面危害。成虫飞翔力不强,遇惊动只作短暂飞翔,又返回树上,阳光强、气温高时迁入树冠荫蔽处栖息。该虫喜欢阴湿环境,因此栽种过密、树冠相接、荫蔽潮湿的果园发生严重。
寄生柑橘粉虱幼虫的粉虱座壳孢菌分布普遍,寄生率高,如能掌握应用技术和施用时期,对防治柑橘粉虱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