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多是由于现在的年轻夫妇太纵容孩子的缘故吗?

2025-04-02 08:20: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可能大部分原因是这样的,因为从小有些家长就没有给予给自己孩子一个正确的思想教育,而且现在大多数家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小孩,全家人宠着他 围着他转,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个个都是家里的宝儿,所以也养成了孩子无法无天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熊孩子”们也越来越多了。

还有部分原因,我感觉可能是因为家里面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导致家庭观念的不同,像以前,家里连吃穿都成问题,小孩子们很小就要陪着父母上地干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家里贫穷的孩子,有时候看着就比那些富人家里的孩子懂事多了。

因为他们更早的进入了社会,懂得了世间生存的不易,所以不会像某些富人家的孩子似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很小就认识到了生活的不易,也一定成为不了一个“熊孩子”,因为他们从小的家庭观念就是,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争取,像我爸妈那会,他们家里好几个孩子,平时饭不够了,就看谁干活干的多,就能多吃一些,哪里还能养成“熊孩子”似的行为呢?

而那些“熊孩子”,其实都是些还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从来没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总是随心所欲,自己想做啥就去做啥,反正家里面有钱,喜欢什么东西给家里要个钱就能买,犯了错误也不要紧,反正有父母给自己担着,别人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他们都是很小就树立了一个这样的思想,以至于最后养成了那样淘气的性格。

回答2:

熊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个熊家长,这就是所谓的熊式教育,现在中国有很多网络报道过熊孩子调皮捣蛋,砸伤他人,甚至危害别人的生命。而这一切都不乏家长在背后的教育模式。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欺负,不会吃亏。只不过大多数父母会考虑到社会的公德,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冒犯别人,或在孩子冒犯别人后加以制止,并且向对方道歉。

而熊家长的脑回路往往与常人不同,在自己侵犯别人的时候他们是无感的,甚至还会暗自得意自己的孩子没有被欺负,而当他们孩子受到侵犯时,他们就会加倍奉还。甚至是一打伤人,危害别人的性命,他们都不在乎。

尤其是现在年轻的家长,更多的去纵容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做的是对是错,家长都会以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来作为借口。他们本身根本不会教育孩子所做的事情是对是错,只会指责别人。不应该责骂他的孩子,责怪他的孩子,因为他还只是个孩子。

家长对孩子做错事情都抱以这个态度,那么孩子从根本上就不会知道他做的事情是错误的,这样就导致他从小事开始犯错,那么谁能敢保证以后他长大成人之后会犯更大的错误呢。

我们作为家长的自然都会有护犊子心态,但是我觉得要就事论事,要给孩子做好以身作则的榜样,要告诉孩子分辨对与错,做任何事情都要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去做,不要给他人带来麻烦。,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而不是一味的纵容他去犯错。

回答3:

确实是的,如果没有那么父母亲的纵容,熊孩子也不可能这么多,也不可能这么肆意妄为。

     

我觉得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对他爱护有加的父母,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父母,这是不可避免的。而导致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情况。

1.父母的家庭教育没到位。年轻的父母不知道体谅他人难处,内心还未成熟。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亲虽然到了适合结婚的年纪,结婚生子后,但是她的心智并不一定是成熟的,可能这也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关,一代传一代,这是有道理可说的,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给孩子什么样的素质,然后在传递到下一代,自然而然,父母深受其爸妈的影响。对孩子的需求从来都没有说过不字,但也从来不教会他礼貌待人,做人的最基本守则,以至于熊孩子不明白仁义礼智信。

2.我的孩子就是公主,我就是要把她捧在手心里。有很多父母因为太过爱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他的孩子,或者说他孩子的坏话,明明是自己孩子的错,偏偏要维护,这样的年轻父母也有很多,她们过得很自私,从不分辨是非,也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想问题,而且自己的孩子在哪儿都是公主,即使她胡作非为也觉得这是她孩子的可爱。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她们爱孩子的方式不一样,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会教孩子从小懂得谦让,懂得礼貌,懂得为人处事的道路。只有另外一部分的父母以为给孩子的爱,是让他变成自私自利,不懂礼貌的孩子。殊不知这样的父母是在把孩子送入火坑。因为孩子的性格和人品都是要从小教育起的,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要让你的孩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回答4:

现如今我们口中的"熊孩子"是越来越多,这俨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熊孩子”的出现在我看来是和家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联,尤其是和父母的教育纵容有关。孩子的成长本就是在父母的一手带领下,孩子的个人素质也是家庭教育的后果。我始终认为孩子从呱呱落地到有自我意识是一段被动接受的过程,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一阶段中本没有什么自主意识都是在不断地学习模仿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纵容的教育方法从本质上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式。

现如今父母对孩子过分纵容和宠爱是一种社会趋势,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家长俨然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被动给予者。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的受苦受累,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一切的给予也要有一个度的限制,而现如今家长给予的度就是孩子无畏的要求,要求的多就给的多,要求的少还怕自己给的不够。当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权不再掌握在父母手中的时候,孩子由于其自我约束意识的缺失性,就很难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干出一些“熊孩子”干的事情。

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熊孩子的产生和父母教育有关,父母的过分骄纵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但父母尤其是年轻父母也不是问题出现的唯一承担者。现如今不仅父母骄纵孩子,父母的父母孩子的亲戚长辈也都是孩子骄纵行为的参与者。整个家庭教育环境都是如此,众多综合性的因素的影响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回答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熊孩子这个单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网络上一些关于熊孩子的新闻令我心惊胆战,前段时间火锅店熊孩子致使一花季少女毁容的新闻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这个时代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多熊孩子?

首先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家长的失职。从孩子降生在这个世上开始,父母就负担起了教导养育她的责任。每个孩子都像一个小天使一样乖乖的躺在小小的包裹里,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可这只是现在而已,当她越长越大,她们或许会变成温柔知礼人见人爱的小淑女,也可能变成令人心生恐惧的小恶魔。这中间的转变,父母的责任难逃追究。

这是家长的失职并不仅仅代表父母的溺爱。现在政策的转变导致很多家庭都成了421的结构,四位老人,两个青年,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家之中的重点,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宝贝疙瘩。老人的观念往往以宠爱为主,甚至经常会超过合理的界限。

在这种家庭情况中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接受着全家人的宠爱长大,真正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把她领出家门,她不懂的公共环境下人人平等,不懂得我们同样拥有权利,不懂的我没有为你的义务,她往往会产生落差,而小孩子在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这种落差的做法往往是偏激甚至危险的。

最后还要说一点,在过去我小的时候,直到上了初中,我的妈妈才不再打我。现在的教育大家都在提倡鼓励教育,拒绝暴力,虽然这也有很大的道理,可是也失去了威慑力。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养育孩子,没有经验,而社会教育和政策又不断告诉他们,这是你们唯一的孩子,你们必须要爱护她。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溺爱养成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