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实物配给制是指什么,

2025-02-25 19:22: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配给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战时或物资匮乏条件下实行的一种经济体制。

配给制主要特点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不存在多样化形式,而是单一的国有化。大型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等一律由国家实行严格监督。

②消费品分配,实行配给,其中一部分免费供应,禁止私人贸易。食品部门实行生产和分配的全面集中制;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不存在分配差别,在生活条件和报酬上人与人之间一律平均。

③资源分配,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对工矿企业采用实物配给,生产资料无偿供应,产品直接上交,由中央直接分配;粮食由中央垄断。配给制的突出特点是平均主义,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战时共产主义亦称“军事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小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

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对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赢得国内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20年底,苏俄开始进入经济恢复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形势需要,改行新经济政策。

扩展资料:

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

①国内贸易国有化。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国家继粮食垄断制之后,这时开始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实行国家垄断。

②余粮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不按期完成的,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

③实物配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1920年开始逐渐改为免费供应,使工资实物化,货币工资失去实际意义。

④劳动义务制。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强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会工作,而不论其担任何种经常性工作。

⑤全部工业国有化。大工业国有化是内战前就开始的,1918年6月正式颁布法令,加快了国有化速度。1920年11月29日,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将拥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时共产主义

回答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质后盾极其匮乏、脆弱,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把国内一切工作都纳入战时轨道,制定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品配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对该措施目前有三种比较流行看法,持不同看法。网上应该能搜到,我了解的也不多,希望能帮到你

回答3:

实物配给制:所有一切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均由国家以行政手段分配,取消商品交易,不得进行买卖。 是一种排斥市场的手段,没有利用价值规律。

回答4:

是指取消自由的经济,把一切产品全部归为国家所有,然后国家按照人的年龄等方面把所有产品进行分配,不允许买卖。这是苏联在内忧外患时不得不采用的紧急政策,这使得当时的苏联能尽最大的力量来保证刚建立的政权能不被资本主义国家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