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个行业,它们属于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行业,反映了厦门第三产业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例如:电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的主要行业,但这些行业的规模和发展程度还很小。
按照H·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理论,以1982年美元为标准:364-728美元/人,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728-1456美元/人,为工业化初级阶段;1456-2912美元/人,为工业化中级阶段;2912-5460美元/人,为工业化高级阶段;5460-8736美元/人,为发达经济初级阶段;8736-13104美元/人,为发达经济高级阶段。2003年厦门当年价的人均GDP为53586元/人,已经处于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2004年达到60175元/人,距离实现现代化又迈进了很大一步。下面从六个角度来分析现阶段厦门第三产业的特征:
(一)从消耗关系来看:厦门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第二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较之全国水平处于更高的层次,已经经过了“数量扩张”阶段,正过渡到“质量提升”阶段
2003年,厦门市经济增长迅速,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73.0%和29.2%,分别带动GDP增长-0.4、13.2和4.4个百分点。
1、利用直接消耗关系分析:
(1)行业间经济发展是互相联系的,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消耗,能产生带动和制约的关系。从三次产业间的直接消耗关系来看:
表1-3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0.02480 0.02027 0.00339
第二产业 0.29015 0.50536 0.18340
第三产业 0.06252 0.17766 0.23879
第三产业生产1万元的服务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二、三产业产品数量分别为33.9元、1834.0元、2387.9元。可见,第三产业服务产品的生产对第三产业自身的依赖程度最高,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最低,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居中。第三产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说明厦门的第三产业较之全国水平处于更高的层次,已经经过了“数量扩张”阶段,正过渡到“质量提升”阶段。
三次产业各生产1万元的农产品,各自需要直接消耗第三产业产品数量分别为625.2元、1776.6元、2387.9元。可见,第一产业对的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最低,说明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服务比较少;而第一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比较高情况,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提高的表现,例如集美区把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可概括为:“把农业建设成为外向型高优农业示范区,都市型农业基地,闽台农业高新技术引进与合作的窗口。”为了现代化农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应该加强服务和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厦门第一产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4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行业 直接消耗
系数 位次 行业 直接消耗
系数 位次
旅游业 0.59447 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22654 9
住宿和餐饮业 0.33878 2 教育事业 0.22375 10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33615 3 邮政业 0.22131 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31684 4 综合技术服务业 0.20683 1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31010 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0.18014 13
科学研究事业 0.30403 6 金融保险业 0.17399 14
其他社会服务业 0.30229 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13365 15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23610 8 房地产业 0.01083 16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第三产业的高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30以上,包括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7个行业。第二类是对第二产业的中等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20-0.30之间,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事业、邮政业等5个行业。第三类是对第一产业的低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20以下,包括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等3个行业。说明第三产业在质提升的过程中,对服务业自身的依赖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同为服务业的其他行业发展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3)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5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行业 直接消耗
系数 位次 行业 直接消耗
系数 位次
住宿和餐饮业 0.04656 1 邮政业 0 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00169 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 10
旅游业 0.00046 3 金融保险业 0 11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00020 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 12
其他社会服务业 0.00007 5 科学研究事业 0 13
综合技术服务业 0.00007 6 教育事业 0 14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00001 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0 15
房地产业 0.00001 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 16
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普遍较小。主要是餐饮业对第一产业的消耗系数比较高,因为餐饮业需要第一产业提供农产品作为原材料的投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旅游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需要农产品如木材作为其运行的介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厦门市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程度还会逐步降低。
(4)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6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行业 直接消耗
系数 位次 行业 直接消耗
系数 位次
房地产业 0.36640 1 教育事业 0.12749 9
综合技术服务业 0.29804 2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12043 1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0.29584 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10420 1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29400 4 科学研究事业 0.09846 12
住宿和餐饮业 0.27186 5 金融保险业 0.04395 1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27142 6 邮政业 0.03668 14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26239 7 旅游业 0.01592 15
其他社会服务业 0.14628 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00887 16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第二产业的高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25以上,包括房地产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第二类是对第二产业的中等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10-0.15之间,包括其他社会服务业、教育事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4个行业。第三类是对第一产业的低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10以下,包括金融保险业、邮政业、旅游业等5个行业。可见大部分服务行业对第二产业的消耗是比较高的,直接带动第二产业发展的潜力大。
总体来看,第三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与对自身的消耗相比都不是很高。大部分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都已低于0.15%,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旅游业、邮政业、金融保险业等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已经低于0.1,说明这些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基本完成了“数量扩张”的任务,正过渡到“质量提升”的阶段。因此,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和加强服务产品质量是其争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按照发达地区的这种消耗系数的变化趋势,随着厦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量会逐步减少。
市区里禁止摩托和电动车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