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千变万化,佛教有佛教的讲法,佛教以外又有别的意义,‘业’在佛教的大乘法、小乘法中各有不同的涵义。先说‘业’的定义。
‘身口意三动作’,身体、嘴巴、意识一动作就叫‘业’。身口意本来是没有业的,是真空的,其在真如本性,如如不动,纵‘有’也是安定的。后来由真空变成假有,因为一切的‘有’都是凑合起来的,所以叫‘假有’,有了‘假有’就不安定。一不安定就有动作,就叫做‘业’。如上学叫修业,修业完成叫毕业,农工商法医等职业,叫做行业,你只要一动作,不论做什么,都叫‘业’。不动作,什么‘业’也没有。
一动作就有因果,现在人不懂佛说的因果,就连孔圣人说的因果也不懂。现在且就打官司为例:判决书上就有原因、理由、结果,开始造作就是事的开头,例如拿这把扇子,一拿就是造作,不管是善是恶,都是有动作造业。动作就是因,动作停止终究有结果。佛学艰难惟恐大家不懂,所以再举出比方来,凡是动作比方为下种子,种子下地以后就会生长,生长必得结果,所以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豆种瓜是因,得豆得瓜是果,种豆绝不能长出瓜来,种瓜也绝长不出豆来,这是把造业动作比喻种子,而造什么业必得什么结果。
‘动作又分实假’身、口、意三业动作里头又分两种,一种是实在的动作,一种是假定的动作?实在的动作算是有原因,假定的动作不算原因。有因的动作就会结果,不算因的动作不结果。能结果的动作叫实在的因,不能结果的动作就是假的因。
佛家的三业指的是: 身、口、意三业。
佛家的三业中的业:主要指身、口、意的行为、以及随此行为而来的延续的结果。
佛家指三业中的不正当的具体行为如下:
(1). 身之孽业:杀、盗、淫.
(2). 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3). 意之孽业:贪、嗔、痴.
佛家的戒律就是用来防止我们身口意三业造恶!
妙法莲华经较早记载: "尔时一切大众皆蒙佛授记,舍利弗身口意三业清净,而生大欢喜..."
密宗的修法三善业所指是: "教人口诵咒,手结印,心作观,身口意三业相应,自然能使人明心见性。"
佛家的皈依仪式中有如下发愿:(师父说一句,皈依者跟着说一句)
"皈依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瞋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
拜佛之际,也要求身口意三业清净。
身口意三业。
有光明的,正知正见的,带着觉知觉照的身口意。
也有带着无明的身口意。
(仅供参考)
善业,恶业,无忌业。别以为只有作恶事才有业,做善事同样有业力,地藏经里说众生“举手投足无不是业”。所以坛经里,六祖慧能大师告诫后世修行人,“不思善不思恶”! 如此不做分别想,才是正修行处!
佛教里的三业一般是指身、口、意这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