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品》中常先生的赞美词

2025-04-03 22:00: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为了落实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的目标,在批注式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后,提出“对于“绝品”这两个字你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那“绝品”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法,使学生明确:这幅画本身就是绝品.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板书:画,宝中之宝)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板书:技艺,天下一流)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继续追问“同学们的想法似乎只停留在这幅画上,文章能称之为绝品的还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分析”这一问题.使学生从人物的角度,精神境界的层面分析绝品的内涵,使学生明确:常先生豪爽、豪气,自嘲、哈哈大笑、大杯痛饮,死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从“重重地”、“大步”和“并不回头”三个词语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义无返顾走出门去,毫不犹豫的革命者,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正义,这正是一个革命党人身上所特有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板书: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刘三爷在好友死后,三爷睹物思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悼念常先生.(板书:重情重义)他答应过常先生,会悉心藏之,给多少钱也是不能卖的.他信守诺言的品质其实正是古代文人身上所固有的仁义道德——一诺千金(板书:一诺千金)
  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祖训,王商人本来是可以不把画退给三爷的,但他被二人肝胆相照的感情所感动着,而且将三爷送出门时还叮嘱三爷悉发生矛盾时,王商人选择了前者.(板书: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常先生、刘三爷、常刘的友情(板书:常先生、刘三爷,友情,肝胆相照)
  为了突破本文侧面描写的难点,实现“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的目标,我们将马氏的表现作为突破口.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通过文中很多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为了继续突破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难点,教师饱含深情的读最后一段,并随后提一问“置身与此景此情之中,顶着满天大雪,望着三爷远去的身影,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
  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他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
  此时此刻,四野无声,雪落无痕,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板书: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而又颇具意蕴的语言风格,被一种平凡又伟大的精神所震撼.为了学以致用,形成能力,我设置了以下作业.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请你在历史或现实中找一位堪称绝品的人物,以百字进行推崇.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段景物描写,回味这响彻天地,余响不绝的“绝品”.
  五、板书设计:
  技艺 (天下一流) 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绝 品 画 (宝中之宝) 人 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友情(肝胆相照) 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