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和白洞是怎么形成的

2025-02-25 16:50: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称为“视界”)范围之内不可见。
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黑洞”就诞生了。
但白洞就不一样了。
白洞只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天体,目前只存在于数学方程式中。白洞是宇宙中的喷射源,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区域的任何物质和辐射,所以白洞是一个只发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体,与黑洞正好相反。
这个理论天体的“诞生”只是一种数学游戏。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会产生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解。在工程学中,通常是把一个不符合题意的解(不合理解)舍去。在解广义相对论方程时,也产生了这种情况。有科学家猜测,也许这个“不合理解”是有意义的,就按照这个解推测了这种可能天体的性质,于是,白洞就出现了。
所以白洞就是这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