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主力战舰的航速不仅没有显著提升,而且有小幅度下降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
二战后,主力舰艇开始导弹化发展,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对敌方展开攻击,没有必要凭借高航速赶赴战区。
二战后,主力舰艇的舰载武器,要求平台的稳定性逐步提高,所以在设计舰艇的时候,长宽比出现变化,舰艇变宽,航速进一步提高,既非常困难,也没有必要。
二战后,主力舰艇对航速不要求过高,也有一个不得已的原因,就是战后各国新造舰艇的造价急剧攀升,高航速就是,大主机,就等于高造价,太贵,造不起啊!
这里你用的没有显著提升用的非常好,这也是在当今世界上无论任何行业和领域,只要不出颠覆性或者革命性的突破那么对改行业的提升都是微乎其微的,或者说不会出现让人惊奇的感觉,从二战到现在舰船的动力一直都是螺旋桨式的推进系统,就算发动机怎么提升也无法改变推进的方式,速度的提升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只有颠覆和突破才能提升显著
没有这个必要了
二战前,火力输出主要依赖战列舰火炮,而倾斜最大火力的最佳方式就是抢占T位
为了抢占T位,你的速度必须必对方快,航速就是硬要求
二战之后,攻击让位于导弹,速度再快也跑不过导弹
而且为了实现高速性,船体必须狭长,结果就是内部空间不足,不利于升级和长时间巡航
所以现在的船普遍比较宽,长宽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