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四年以来,三地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河北在北京南部打造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旨在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
距离北京约270公里的衡水市位于河北省南部,现有工业产业层次低,传统化工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2017年,衡水高新区与中科院所属多家研究所对接合作,投资27.6亿元建设以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核心的衡水科技谷,以此引领聚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通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当地产业向“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方向转型。
目前,衡水科技谷内建有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研发楼、中试车间。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成了绿色化工、能源材料、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四个中试平台,三个院士工作站,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衡水基地。
衡水只是一个缩影,如今,河北省对创新要素的聚集效应愈发凸显。去年,河北工大电工装备智能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新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家,总数达到117家;新增院士工作站54家,总数达272家,进站院士近600名;引进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28个,总数达到103个。
京津的科研成果在河北的转化水平也逐步提升。据介绍,去年,河北省新建技术转移机构40家,总数达94家;与京津共建科技园区基地41个、创新平台4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6个;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164亿元,增长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