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新零售”模式:
印象中的农资商店该是什么模样,陈旧的店铺、年迈的店员,抑或是杂乱无章的陈列?在崇明,一个由1个服务总仓和16个门店组成的绿色农药供应网络,一举打破了传统农资店点对点单一销售的模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手段,农业种植由大数据诊断病虫草害,无人机飞防代替了人工植保,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农资销售更加便捷智能……“农资新零售”模式在生态岛悄然上线。
16个门店之一的港沿镇绿色农资店位于合五公路与草港公路交界处,走进一看,宽敞明亮的店内除了销售绿色农药外,还展示了各类绿色防控物资、生态肥料和无人机。门店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个硕大的电子屏,这个被称为“崇明智慧农业大脑”的高科技产品整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农资封闭式管控系统、农业智能管控、数字流通、智慧农机等子系统,通过“一张图”便可以直观、全面地了解崇明农业的整体情况,从而实现全区绿色农业一体化智能管控。
大数据:作物生长、病虫害数据及农民选择和决策数据的收集、整理。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尤其是病虫害发生数据,是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相关优化决策的依据。
无人机:可以大幅度削减人工劳动投入,施药病虫害调查、可以通过无人机实现,大幅降低人工投入。
体验技术:虽然目前病虫害防治、作物解决方案的虚拟体验技术暂时不成熟,但其他行业商品体验相关的技术探索不会止步。农资的体验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渠道变革之渠道被压缩,越来越短,其实前两年某些农资省级代理做的直销B2C(省级代理----农户)甚至某些农资企业直接做F2C(农资企业----农户)概念很火,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型(至少没有大规模成型)。原因主要就是很多技术手段、农资行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本身都未成熟,缺少了物质的支撑。但是总体趋势来说,最终肯定是渠道越来越短。
是农村智能手机市场成为手机企业争夺的市场;农民正在慢慢适应线上购买农资、手机购买农资。互联网到了可以更加深入地去影响、改造传统渠道和生产的部分。新零售即将来临。
随着互联网思维与资本力量的进一步融合,在“互联网+”、“中国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促进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入实体产业,新型电商业态正在成为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农资新零售在做好线上信息等基础服务的同时,强化线下电商化、信息化的改造、以及资源大数据的整合,在中国农资新零售销售渠道之外开拓出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