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建文帝登基后,由于建文帝匆匆削藩,给了四叔朱棣以造反的口实,朱棣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并且四年时间就迅速攻入南京,那是南京城一片火海,建文帝从此不知所踪。
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当中,他身边有个极其有实力的“帮手”,他就是宁王朱权。朱权,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成年后封在大宁,手下拥有八万铁骑,还有当时威震天下的蒙古朵颜三卫,是当时大明北方边境的柱石级人物。
被迫造反
当时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害怕自己身后的宁王朱权背后捅自己一刀,而且还很觊觎他手下的八万雄兵和朵颜三卫,就在起兵之初,前往大宁去见自己的十七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他诉说自己造反的苦衷,并恳请朱权能替自己上书向皇帝请罪。
本来朱权在这场角逐中想扮演一个中立者的身份,不管是将来自己的四哥胜利还是自己的大侄子胜利,自己都能够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可惜他的小算盘没能玩过他四哥的老奸巨猾。
朱棣在城中时一面向朱权诉苦,一面暗中派人贿赂他手下的将领。等到朱棣要走时,朱权作为弟弟自然要出城相送,一时之间燕兵就把他们包围了,朱权手下的士兵也哗变了,朱权一时之间骑虎难下,不造反也得跟着一起去造反了。
平分天下
当时朱棣肯定和自己的小老弟这样说:“老弟,跟着哥干,等打下来天下咱们对半分!”朱权手下朵颜三卫在靖难之役中可谓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朱权此时的心态并不怎么好,他知道,这是四哥给他画的一个大饼,自己要是能全身而退就上策中的上策了。
南京城破后,朱权不忍心参与朱棣残害建文君臣的行动,借口要安葬王妃为由,离开了南京。然而此时此刻,大权在手的朱棣不会再对朱权客气,平分天下?怎么可能,想回大宁?办不到,想到河北?休想,老老实实去江西南昌给我当一个太平王爷去吧。
到了南昌的宁王,抑郁不得志,可能也是彻底看出了朱棣凶残的嘴脸,也可能是对自己大侄子建文帝的内疚,没几年就去世了。
宁王造反
等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新一代宁王朱宸濠,自视甚高,也想到自己祖先被皇室一脉忽悠得一塌糊涂,于是起兵造反。不过此时的大明藩王已经没有了明初时候的军权和实力了,叛乱刚开始,就被王阳明三下五除二给平息了。
宁王朱权被朱棣忽悠着平分天下,还是朱权太年轻,根本不是老奸巨猾的朱棣的对手,虽然也知道这是一个朱棣给自己画的大饼,但骑虎难下,迫不得已,也就只能跟着朱棣一条道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