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梵语pratyaya,巴利语paccaya。狭义而言,乃指引起结果之直接原因(内因)外之间接原因(外缘);广义而言,系合因、缘两者之称。
“缘”,可分为四种:
1.因缘--“因”亦为“缘”,是产生果报之直接内在原因,相当于能作因(六因之一)外之其它五因。
2.等无间缘--是指心、心所中之相续中,由前一刹那引导后一刹那生起之原因。
3.所缘缘(缘缘)--所缘指外境,心缘外境时,心必藉外境以为助缘。
4.增上缘--泛指不对某一法产生障碍之一切法。与六因中之「能作因」相同。
另有“二缘”(指内、外缘),即:
A.众生所依之世界,皆由妄想因缘而生,称为外缘。
B.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阴界入(即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法,称为内缘。
又有“五缘”(又称五种增上缘),即以佛为增上缘,念佛者所受利益共有五种:
A.灭罪增上缘:以阿弥陀佛为增上缘,消除一切之业障。
B.护念增上缘:即受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之佑护。
C.见佛增上缘:以弥陀之三念愿力,而得以见佛。
D.摄生增上缘:众生藉弥陀之愿力,而得以往生。
E.证生增上缘:保证灭后之凡夫,乘佛愿力,来世一定往生。
至于“六因”(即将一切法之因分为六种),即:
A.能作因--除自体之外,其余一切有为、无为之诸法,能成为自体之生因者;
B.俱有因--同时存在之俱有法,相互为因之义;
C.同类因--同类之法连续产生时,前法即为后法之同类因;
D.相应因--于俱有因之中,属于心与心所间之相互关系者;
E.遍行因--于同类因之中,作用力强盛之烦恼(即遍行惑),能遍行于一切染污法;
F.异熟因--即恶业及有漏之善业为因,招感无记之果报时。
就比如说一个人出意外失忆了。之后他要面对两类人,一是以前认识的,一是以前不认识的。
虽然他现在以一下子这两类人都不认识了,但面对以前熟悉的人,他总有一中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缘 。
再比如在梦里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很熟悉的人,虽然他的面容改变了,但我们依然能认定这个人就是他。这就是缘 。
综言之,缘即是一种心意的惯性力。它从过去世一直“惯”到现在。本来大家都一直在认识,只因变异生死之故,到今生彼此改变了容颜,所以一时记不起。但因过去世时心意太强(有爱有憎),所以依然能够透过外形感受到对方。
当然,“缘”有多种,这只是楼主所说的那种。
佛不度无缘之人 世尊当年在世,城东老母与释迦牟尼佛没有缘,释迦牟尼佛度不了她。佛做一个试验给弟子们看,城东老母从这边来了,佛迎面走过去,她马上转弯,从别的路走了,绝对不想与佛见面。佛有能力化身,佛到那边,她又拐弯。到最后佛现四个身体把她包围,她低下头来痛哭,也不看佛一眼,这是没有缘!佛叫他的学生舍利弗去度她,舍利弗一去,她与舍利弗有缘,欢喜接受,舍利弗就度了她。‘佛不度无缘之人’,众生与佛没有缘,佛也没有法子。(节录自《无量寿经》
但究竟来说,一切众生都和佛有缘的,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众生都是平等的,只是度化的方式会因因缘不同而不同.佛渡众生`佛只能点化``能不能开悟看自己``缘`随缘~`
有缘无缘`无缘有缘``
随缘`~
【因缘】为因与缘的并称,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因、为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依此,因缘又有内因外缘、亲因疏缘之称。广义而言,因即意谓因与缘,包含内因与外缘。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称为因缘生、缘生、缘起。因此,由因缘生灭的一切法,称为因缘生灭法;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因缘和合。一切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假生,无有自性,此即“缘起性空”之理。若以烦恼为因,以业为缘,能招感迷界之果;以智为因,以定为缘,则能招感悟界之果。因缘,又名亲因缘,是一切法生起的主要条件,事实上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中,能生起现行果法的种子。《成唯识论》卷七曰:“因缘,谓有为法亲自辨果,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
佛教中有所谓因缘和合, 世界万事万物的出现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就像一根草, 它需要有阳光, 泥土, 水, 空气才能出现, 缺少了这些助缘,草也就不会出现
佛出现於世间, 世上的人, 也得需要有其因缘才能听闻佛法, 修学佛法 ...
情况就像, 你我在此讨论佛, 就是有缘, 有一些不毛之地的人, 他们连电脑也没有, 就没法在此和我们讨论了, 那就是无论闻佛, 佛又如舍能渡...
"佛法难渡无缘之人 就是说不好度的人 度的很辛苦啊 事实 佛有舍不得放弃 这些人 因为缘分可以 借人争取
比如我现在和你没有缘分在一起 但是通过某人的借和帮助 你对1楼的话有信心了 那就相信了我的话 这就是从无缘分做到有缘分
所以你不用担心 缘分的问题 你的想法和我当初是一样的
学佛 不是去研究佛哦 否则你就会什么都学不到 还容易跑去外道 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一直为了字上的理解
还是看经实在 这些研究到此为止
多少大德 都说了研究这些东西没用 希望你把分给我 我很需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