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高、音量和音质。 我们首先来说说音高。 为什么钢琴上的每个琴键声音都不一样呢(废话,都一样怎么弹)?掀开钢琴盖可以看到钢琴的弦是由粗到细,不一样的。由于粗细不同,弦的振动频率也就不同。很显然粗的弦就不如细的振动得快。音高不同的产生,就是由于振动的频率不同。频率越高,音高就越高。 声音频率的单位是赫兹,英文简写为Hz。赫兹 (1857-1894),是德国物理学家,他发现了电磁波,为了纪念他,人们用它的名字来做为频率的单位。 一赫兹是什么概念呢,呵呵,就是一秒钟振动一次。那么440Hz呢,当然就是每秒振动440次。这个声音就是音乐中的标准A音,是乐器定音的标准。而钢琴中央C的频率则是261.63Hz。 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范围,是20Hz到20000Hz。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是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低于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叫次声波,这种声音能使人头晕眼花,甚至可以用来制作杀人武器。而高于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这个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如果你要是能听到20000Hz以上频率的声音,嘿,你就可以做蝙蝠侠了。我们的音乐,当然也都在人耳可听到的范围之内。 接下来说说音量。音量的概念很好理解,就是“响不响”的概念嘛。也就是声音的强弱了。音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什么叫“振幅”呢?这也不是啥黑话,顾名思义就是振动的幅度嘛。呵呵,你可以观察一下吉他的琴弦,轻轻拨动琴弦发出小的声音。再狠狠拨动琴弦发出强的声音,看看琴弦的振动幅度,是不是声音越大,振动的幅度也就越大?哈就是这样。在振动或振荡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中心值的最大值,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声压越高,声音听起来也就越响。声音的大小有个单位,这就是分贝。英文简写为dB。人耳可不是仪器,对声音强弱的辨别是一种模糊概念。一般来讲,3分贝内的音量变化,一般人是察觉不出来的。当然,耳朵很好的音乐家或者声学工作者还是可以辨别几个分贝的音量变化的。也许你可以在很多设备和软件上看到增加几dB或者减少几dB这样的控制键,就是这个原理。用这个音量差来衡量声音的变化。 最后要说的就是音质了。音质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呵呵。你看,同样是标准音A,振动频率都是440Hz,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相差有多远!即使都是二胡,一把好的二胡和街上乞丐的二胡,音质相差也是非常大,我们在做电脑音乐的时候,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音色,同样是A,同样的振动频率,音色则千变万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是振动频率都一样吗?怎么会声音不一样呢? 呵呵,音质的不同,是由于频谱特性和包络的不同而造成的。这要从波的构成说起。我们多次说到正弦波,正弦波是什么?它是最纯的波,是构成一切波的基础。也就是简谐运动所产生的波。它的波形是正弦函数的曲线波形,正弦函数是初中课本里的知识,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大觉者电脑音乐教程 在电脑中,最小的单位是B,全称Byte,叫做字节。一个字节有多大呢,它由8位2进制字符构成。象刚才的那个“开关开关开开开关”就构成了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可以记录一个英文字母。一个汉字则要用两个字节。1024个B就叫1KB。1024KB叫做1MB。1024MB呢,叫1GB。1024GB嘿嘿,叫1TB。现在好像已经有1TB一个的硬盘了。 那么,声音是如何由强弱不同的电流——模拟信号,变成只有0和1的数字信号的呢? 做这件事情的,就是ADC芯片。也就是Analog(模拟)to Digital(数字)Converter(转换器),简称模数转换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模拟信号究竟是如何变成数字的。 可能我这么讲大家比较清楚一些,这个东西很像屏幕上的画面,它全部是由点阵组成的一样。声音也是如此。数字录音的过程,是一个采样的过程。 其实,实际中的采样点之间是非常密的。密到什么地步呢,就拿最普通的声卡来说,都要达到每秒钟取44100个采样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44.1KHz的采样率。当然现在很多声卡都能达到192KHz的采样率了。 那为什么一定要采44100个点做标准呢?44200不行吗?哈,这里有个原因,因为在CD发明前人们用录像带来记录高音质的数字音频信号,用黑白来记录0与1。而当时的录像带格式是每秒30张,而一张图又可以分为490线,每一条线又可以储存三个取样讯号,因此每秒有30乘以490再乘以3=44100个取样点,这就是44.1kHz的由来。这个采样频率实际上已经足够使用了。现在的CD唱片都是使用这个采样率。 大觉者电脑音乐教程 有压缩的音频文件中,码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音乐占的空间的大小,通常,采样码率越高,音质越好。 如:128kb/s就是指每秒的音乐用128kb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