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郡、鄱阳郡、庐陵郡、临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晋安郡和荆州之武昌郡、桂阳郡、安成郡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
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郡之寻阳县、武昌郡之柴桑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 宋、齐依前制。
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
陈天嘉六年(565年),置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十八年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置九江郡。 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寻阳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 开宝八年(975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年)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
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年)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
绍兴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
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六年改隶黄蕲州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江西行省。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