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陶纪-早志留世构造岩浆阶段(洋陆俯冲阶段)
走廊域内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内三类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形成均具有弧后扩张的特点,已获得的资料证明这个与大洋俯冲相关的弧后裂张主要发生在奥陶纪,早志留世滩北雪峰组合(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可确定走廊域洋陆俯冲阶段的上限是早志留世,由此也证实走廊域内已有的火成岩记录可以确定整个祁漫塔格走廊域在奥陶纪晚期-早志留世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二)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构造岩浆阶段(陆陆碰撞阶段)
晚志留世十字沟及早泥盆世阿达滩两个强过铝质花岗岩组合的产出可确定陆块碰撞作用发生的时限,且从早期组合(高温型)向晚期组合(高压型)的演化暗示地壳加厚的过程。该阶段整个东昆仑地区缺失沉积记录,也代表了碰撞与隆升的特点。
(三)早泥盆世-早石炭世后碰撞及后造山阶段
走廊域内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记录无法严格从时间上将后碰撞及后造山两个阶段区分开来。但从岩浆的演化(不同类型岩石构造组合时空分布规律)可以划分出三个岩浆演化亚阶段。
1.早泥盆世布拉格期
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内所产出的莲花石组合及昆南构造岩浆岩带内的塔鹤托坂日组合均为富含铁镁质暗色微粒包体的壳幔混合型花岗岩,显然,该阶段这两个岩浆岩岩石组合的产出说明了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陆陆碰撞阶段后构造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幔源岩浆底侵引发了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因此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可视为后碰撞阶段开始。
2.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中泥盆世吉维特期
从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到昆南构造岩浆岩带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火成岩岩石组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高钾、高硅的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的酸性花岗岩组合,另一类为中高钾、低硅、高钛的基性侵入岩组合与火山岩组合。幔源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因此该阶段在走廊域内总体上表现为板内裂陷的构造环境,同时也说明祁漫塔格地区后碰撞阶段构造环境以持续性的伸展体制为主。
3.晚泥盆世法门期
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略显复杂,但以高硅、高钾的碱性系列或钙碱性系列岩石为主,岩体中MME少见,显然幔源岩浆的参与是微弱的。A型花岗岩的产出说明该阶段总体上仍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中,为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的延续,似代表了这一次板内伸展作用的后期阶段。另外,该阶段走廊域内形成了晚泥盆世陆相火山盆地,遗憾的是,该陆相火山-沉积盆地研究程度较低,无法提供更多有益的、可靠的信息。
从上述特征可以设想,早泥盆世布拉格期似可划分到后碰撞初期阶段,而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中泥盆世吉维特期为后碰撞期主要时期,晚泥盆世法门期可划分到后造山阶段。本区从后碰撞阶段开始主要表现为区域的伸展构造环境,而这一广泛的区域性伸展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初始扩张似于同期,二者的关系值得探讨,是加里东造山系的岩石圈去根引起的伸展垮塌诱发了古特提斯洋的初始扩张,还是古特斯洋的扩张导致了东昆仑加里东造山带过早进到了大陆边缘的伸展裂陷阶段,从而促使加里东造山带过早地伸展垮塌,这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当然,秦祁昆加里东阶段构造演化也可能是自组织体系,与其南部特提斯洋的演化并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