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第一点第二段有说
互联网采用了一种通用的地址格式,为互联网中的每一个网络和几乎每一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地址。
1.ip地址的概念
互联网中的每台计算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由授权机构分配的号码,我们称它为ip地址。ip地址采用分层结构。ip地址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用来标识一个逻辑网络,主机号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一台主机。一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而且这个ip地址是全网惟一的,如果一台主机有两个或多个ip地址,则该主机属于两个或多个逻辑网络,一般用做路由器。
在表示ip地址时,将32位二进制码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转换成相应的十进制,字节之间用“.”来分隔。
2.ip地址的分类
tcp/ip协议规定,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将ip地址分为5类(a、b、c、d、e)。
a类地址:第一个字节用做网络号,且最高位为0,这样只有7位可以表示网络号,能够表示的网络号有2的7次方=128个,因为全0和全1在地址中有特殊用途,所以去掉有特殊用途的全0和全1地址,这样,就只能表示126个网络号。其首字节的范围是1-127,后三个字节用做主机号,有24位可表示主机号,能够表示的主机数为2的24次方-2个,约为1600万台主机。a类ip地址常用于大型的网络。
b类地址:前两个字节用做网络号,后两个字节用做主机号,且最高位为10,最大网络数为2的14次方-2=16382,首字节的范围是128-191,可以容纳的主机娄为2的16次方-2,约等于6万多台。b类地址通常用于中等网络。
c类地址:前三个字节用做网络号,最后一个字节用做主机号,且最高位为110,最大网络数为2的21次方-2,约200等于多万,首字节的范围是192-223,可以容纳的主机台数为2的8次方-2=254。c类ip地址通常用于小型的网络。
d类地址:最高位为1110,是多播地址,主要是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使用的。
e类地址:最高位为11110,保留在以后使用。
3.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用来进行子网划分,它由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组成。“1”对应于网络号和子网号字段,而“0”对应于主机号字段,若不进行子网划分,则其子网掩码即为默认值,此时子网掩码中“1”的长度就是网络号的长度。因此,对于a、b和c类ip地址,其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分别为255.0.0.0、255.255.0.0和255.255.255.0。
采用子网掩码相当于采用三级寻址。每一个路由器在收到一个分组时,首先检查该分组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若网络号不是本网络,则从路由表找出下一站地址将其转发出去。若网络号是本网络,则再检查ip地址中的子网号。若子网本子网,则同样转发此分组。若子网是本子网,则根据主机号即可查出应从何端口将分组交给该主机。
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具体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分别和子网掩码做二进制“与”运算。如果得到的结果相同,则属于同一个子网;如果结果不同,则不属于同一个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