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阿富汗战争和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的人员伤亡并不算严重,对于那么大的一场战争,1~2万人的死伤其实只是正常的人员损失,当然这话说的十分残酷,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苏德战争中,苏联之所以人员伤亡巨大,一方面是苏军在战争初期被打的丢盔卸甲,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德军对于占领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这一点很多德国军官都认为自己的占领区政策把当地人推向了反面,象古德里安,当然曼施坦因是不承认的,但是焦土政策就是他的手笔,而且他在攻下克里米亚以后,也是对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手脚相当不干净。
苏德战争中,苏联的人员损失巨大,一方面是苏军的伤亡的确巨大,866万人这比绝大多数国家军队的人数都多,要是国家小点,军队的人数比这个国家的人都多。但是苏联损失的三分之二是平民,这就是德国人干的了,德国在苏联境内进行的大规模反游击作战中,杀掉了大量的普通平民,来制造无人区,来隔断游击队和当地居民的联系,同时象曼施坦因在从哈尔科夫向第聂伯河撤退时执行的“焦土政策”其实就是制造无人区,实施德国版的“三光政策”,这样下来苏联人死的人就多了。
苏军在阿富汗战场上没死多少人,但是长达10年的战争拖垮了苏联,就像越战拖垮了美国一样,不过好在美国社会内部矛盾相对缓和,后来美国还缓了过来,而苏联是没缓过来,挂了。
在苏军入侵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始终占据战场的优势,这个没有什么新鲜的,在游击队对抗正规军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正规军占据战场优势,一般来说,一个连的正规军可以打败10倍于己的游击队,无论是美国在越南,还是苏联在阿富汗,包括现在的美国在阿富汗,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比例。本身苏军在阿富汗打了10年,伤亡的人员也就是1.5万人左右,这样的伤亡人数不能算大。
诺门罕或者叫哈拉哈河战役,苏军打日军还算干净利索,只不过是伤亡大了点。但是苏军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保证了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远东地区的相对平静,从这个角度上说,这点伤亡可以说是超值的。
至于诺门罕战役,对于这样强度的战役,双方都是投入了10万之众,苏军伤亡总数约2.5万人,日军伤亡约1.9万人,但是苏军死的少,伤的多,而日军正好反过来,尤其是第23师团几乎被打光,这对于日军来说是不能承受的损失。苏军伤亡较大的原因是苏军参战部队大部分都是新组建的部队,很多是原来的架子师,补充预备役人员后参战,而参战的日军第23师团虽然也是新建师团,但是日军已经是在东北潜心训练了大约1年,事后朱可夫也说,和我们作战的日军训练的不错,是所谓的“皇军”。而苏军这边是大量的新兵,甚至还没进行新兵训练就上了战场,这样的伤亡自然就大,虽然最后凭借着雄厚的火力,苏军是压倒了日军,而且打得也还算干净利落,尤其是对比同时间的苏芬战争。当时,普遍也还是认为日军是一只比较现代化的陆军,所以苏军还是能够比较干净利落的解决掉日军关东军,说明苏军还是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的。
出了阿富汗战争是侵略战争,深陷泥潭难以脱身外,诺门坎战役,苏德战役都是开始准备不足,最后经过艰难战斗最后取得了胜利。
因为前苏联在战争前期对于战役的形势变化估计不足,并且对于自己的实力的评估过高,导致在战争中损失非常大,并且获得的利益比较少。
因为平常我们都高看了俄罗斯。我们把俄罗斯称为战斗民族是开玩笑的,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实力真的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