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湘军打太平天国时那么厉害,为啥却挡不住八国联军?

2024-11-03 10:45: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争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期清军不堪一击,完全被太平军吊打,包括湘军在内;后期湘军、淮军的实力有所增强,太平军实力下降。再加之太平天国内部混乱,双方已不在一个层次。至于清军为什么在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放在最后再说。

太平天国早期,清军战斗力之渣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比如咸丰五年的武昌之战,西征的太平军攻打武昌。当时武昌城内的清军只有两千多人。情急之下,曾国藩命令湖北布政使胡林翼、湖北副将王国才分别率兵三千人回援武昌。但是胡林翼见太平军人多势众,行军至汉阳沌口就不往前走了,武昌城内的湖北巡抚陶恩培召其入城协助,他拒不从命,坐视武昌战局的成败。王国才倒是勇敢的赶到了武昌,然而等他赶到城下时,武昌城早已经被太平军攻下,但是这位老兄却浑然不知武昌此时已经易主,还大摇大摆的在城下叫门入城。城里的太平军都懵逼了,惊叹这是哪来的傻帽?结果自然是不出意外,太平军将王国才的三千人马团团围住,这位老兄拼了老命才突围而出。驻扎在汉阳的胡林翼见王国才惨败,立马撒丫子跑路。

仅从这一战就可以看出,当时清军的统帅素质和太平军根本没法比。一个畏战不前,坐视友军被歼灭;一个盲目行动,事先也不派探子试探情报。清军靠这样的统帅,能打胜仗就是活见鬼了。

相比于清军,当时的太平军起码要高出一个层次。在运动战能力和纪律性方面更是高出清军几个层次。就拿太平军北伐来说,区区两万太平军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不畏艰险,硬是搅的清朝北方数省不得安宁。其中围攻河南怀庆府城(河南沁阳)一役,让清军的脸皮都丢干净了。

当时北伐军攻怀庆,钦差大臣讷尔经额固守城池,拒不出战。北伐军是轻装步兵,没有攻城的重武器。双方在僵持一个月后,北伐军发现增援的清军越聚越多,形势开始对己不利。于是北伐军拔营退兵,悄然撤出了怀庆,而后转战进入了山西境内。这一整个过程,城内的钦差大臣讷尔经额一点都不知道,他还以为太平军在围城呢。一直等到增援的清军试着向怀庆城下靠拢之后才发现太平军早就走了,而且已经在八百里之外了。

并且更让清军丢人的是,北伐军在河南渡黄河时,有一支负责殿后的部队没来得及过河,被清军阻截在了南岸。这支小股北伐军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从清军的包围圈中跳出,最后连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安然的撤回了安庆大本营。

回答2:

之所以挡不住八国联军,是因为八国联军的武器更加先进,而且人更多。

回答3:

因为八国联军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用的武器也比湘军的要先进一些。

回答4:

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后,已被曾国藩奏请朝廷后全部解甲归田,湘军已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