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革命派、立宪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它们之间既有联系,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
一、三者的相同之处:
1、阶级属性:都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而产生的,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政治倾向:都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3、利用的思想武器:都取法于西方,都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学习和传播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4、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都不敢或不愿发动人民群众,其政治活动都缺乏群众基础。
5、影响:三者的政治活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6、局限: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三者都具有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
二、三者的不同之处:
1、所属阶层:维新派和立宪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革命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
2、政治理想:维新派和立宪派主张借鉴日俄的经验,保留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主张借鉴法美的经验,要求推翻清政府,实现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政治活动的方式:维新派和立宪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来实现政治目的,而革命派则坚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通过武装起义来达到目的。
4、土地政策:维新派和立宪派反对土地制度的变革,主张继续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而革命派则要求平均地权,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
三、联系:
1、维新派和立宪派:
①在历史渊源上二者是相通的,立宪派是维新派的延续和发展,大部分立宪派人士是由维新派演变而来的。
②他们都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更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都主张继续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许改变政权的组织形式,通过改良的方式,取消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2、立宪派和革命派:①立宪派的活动客观上配合了革命派。如:20世纪初立宪派掀起的收回利权的运动,特别是四川的保路运动打击了清王朝,客观上支持并配合了革命派的活动,在事实上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并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②在清政府的“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立宪派内部发生分化,一部分立宪党人看清了清王朝的真实面目,放弃了立宪主张,倾向革命,走上了与清政府直接对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