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没有影响,FBGA要比BGA的封装好!这是一个时代,已经淘汰了!内存颗粒的封装方式经历了DIP、SIP、SOJ、TSOP、BGA、CSP这些都成为历史了.
fbga 是塑料封装的bga bga=球栅阵列封装技术。该技术的出现便成为CPU、主板南、北桥芯片等高密度、高性能、多引脚封装的最佳选择。但BGA封装占用基板的面积比较大。虽然该技术的I/O引脚数增多,但引脚之间的距离远大于QFP,从而提高了组装成品率。而且该技术采用了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从而可以改善它的电热性能。另外该技术的组装可用共面焊接,从而能大大提高封装的可靠性;并且由该技术实现的封装CPU信号传输延迟小,适应频率可以提高很大。
BGA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I/O引脚数虽然增多,但引脚之间的距离远大于QFP封装方式,提高了成品率
虽然BGA的功耗增加,但由于采用的是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从而可以改善电热性能
信号传输延迟小,适应频率大大提高
组装可用共面焊接,可靠性大大提高
bga:
bga是英文ball
grid
array
package的缩写,即球栅阵列封装。
采用bga技术封装的内存,可以使内存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内存容量提高两到三倍,bga与tsop相比,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好的散热性能和电性能。bga封装技术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储量有了很大提升,采用bga封装技术的内存产品在相同容量下,体积只有tsop封装的三分之一;另外,与传统tsop封装方式相比,bga封装方式有更加快速和有效的散热途径。
bga球栅阵列封装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封装要求更加严格。这是因为封装技术关系到产品的功能性,当ic的频率超过100mhz时,传统封装方式可能会产生所谓的“crosstalk”现象,而且当ic的管脚数大于208
pin时,传统的封装方式有其困难度。因此,除使用qfp封装方式外,现今大多数的高脚数芯片(如图形芯片与芯片组等)皆转而使用bga(ball
grid
array
package)封装技术。bga一出现便成为cpu、主板上南/北桥芯片等高密度、高性能、多引脚封装的最佳选择。
bga封装技术又可详分为五大类:
1.pbga(plasric
bga)基板:一般为2-4层有机材料构成的多层板。intel系列cpu中,pentium
ii、iii、iv处理器均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2.cbga(ceramicbga)基板:即陶瓷基板,芯片与基板间的电气连接通常采用倒装芯片(flipchip,简称fc)的安装方式。intel系列cpu中,pentium
i、ii、pentium
pro处理器均采用过这种封装形式。
3.fcbga(filpchipbga)基板:硬质多层基板。
4.tbga(tapebga)基板:基板为带状软质的1-2层pcb电路板。
5.cdpbga(carity
down
pbga)基板:指封装中央有方型低陷的芯片区(又称空腔区)。
bga封装具有以下特点:
1.i/o引脚数虽然增多,但引脚之间的距离远大于qfp封装方式,提高了成品率。
2.虽然bga的功耗增加,但由于采用的是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从而可以改善电热性能。
3.信号传输延迟小,适应频率大大提高。
4.组装可用共面焊接,可靠性大大提高。
bga封装方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1987年,日本西铁城(citizen)公司开始着手研制塑封球栅面阵列封装的芯片(即bga)。而后,摩托罗拉、康柏等公司也随即加入到开发bga的行列。1993年,摩托罗拉率先将bga应用于移动电话。同年,康柏公司也在工作站、pc电脑上加以应用。直到五六年前,intel公司在电脑cpu中(即奔腾ii、奔腾iii、奔腾iv等),以及芯片组(如i850)中开始使用bga,这对bga应用领域扩展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bga已成为极其热门的ic封装技术,其全球市场规模在2000年为12亿块,预计2005年市场需求将比2000年有70%以上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