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以砖木结构的明清建筑为主,保存有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有曲径通幽的深宅大院,繁复精美的雕花建筑,里面是迷宫般的回廊和厅堂,建筑物的屋顶有独特的观音兜、马头墙,既防火,又挡风。还有特别的廊棚(带屋顶的街)。
文化价值
多种文化特征形成江南水乡城镇亦雅亦俗的独特的地方文化。乌镇如今一直保留着传统工艺品制作坊,如蓝印花布印染作坊、布鞋作坊、刨烟作坊等。除此之外还有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立志书戏台、修真观、翰林第、竹刻工艺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汇源典当等,还有桐乡拳船、花鼓戏、皮影戏、香市等独
特的民俗风情,组成了乌镇浓郁的文化气息。江南特殊的地理环
境、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生活文化,人的
衣食住行也都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
历史文化
乌镇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古镇,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乌镇自古人才辈出。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自宋至清出过64名进士,161 名举人,历代著名人物有编《昭明文选》的梁昭明太子、《唐宋八大家文抄》编者茅坤、理学家张杨园、文学家茅盾等,并留下了众多的人文胜迹,正因为他们才有了乌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
以砖木结构的明清建筑为主,保存有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有曲径通幽的深宅大院,繁复精美的雕花建筑,里面是迷宫般的回廊和厅堂,建筑物的屋顶有独特的观音兜、马头墙,既防火,又挡风。还有特别的廊棚(带屋顶的街)。多种文化特征形成江南水乡城镇亦雅亦俗的独特的地方文化。乌镇如今一直保留着传统工艺品制作坊,如蓝印花布印染作坊、布鞋作坊、刨烟作坊等。除此之外还有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立志书戏台、修真观、翰林第、竹刻工艺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汇源典当等,还有桐乡拳船、花鼓戏、皮影戏、香市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组成了乌镇浓郁的文化气息。江南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生活文化,人的衣食住行也都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乌镇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古镇,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乌镇自古人才辈出。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自宋至清出过64名进士,161 名举人,历代著名人物有编《昭明文选》的梁昭明太子、《唐宋八大家文抄》编者茅坤、理学家张杨园、文学家茅盾等,并留下了众多的人文胜迹,正因为他们才有了乌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
萧统来到乌镇,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景色诱人,便终日游玩嬉戏。沈约治学严谨,见太子不认真读书,便对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冬天,我回乌镇过年,轿子经过青镇一座庙,被庙前一群百姓挡住了去路,我吩咐停轿查询,原来庙里冻死一个十多岁的小叫花子。围观的百姓说,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无依无靠,白天沿街乞讨,夜晚宿在庙堂。但他人穷志不穷,讨来的钱,除了买吃的,余下的都用来买书,在佛殿琉璃灯下夜读。可是一夜西北风,竟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我当时进庙一看,只是这小乞丐虽然面孔瘦削, 却眉清目秀,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身体已经冻僵,左手还拿着一本书 。他是有志于学,至死还不忘读书呀……"
沈约说完此话,昭明太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昭明太子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后来,沈约把祖坟迁至京城,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萧统拾馆为寺,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 明朝万历年间,驻乌镇同知全廷训,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题为"六朝遗胜"。里人沈士茂题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这石坊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内,至今保存完好,当地和临近百姓常携子女前来拜谒,教育孩子立志读书,成就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