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我妈妈的手中接过一条条可爱的蚕宝宝时,就注定了我跟它们有着不解之缘。我在养育它们的时候经常性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可我却都能应付自如,将它们顺利的解决,我想蚕宝宝们会很愿意跟我做好朋友的,大概会是这样的吧。
那一天,我精心地照顾它们,发现了一个秘密:蚕宝宝怕水!因此我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水会滴进蚕宝宝的小“房子”里去。而且我还知道蚕宝宝吃桑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得准备好许多桑叶给它们吃,它们的饭量可真大啊!它们有时也非常懒,给它们桑叶吃,却见它们纹丝不动,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蚕宝宝们死了呢!其实它们是在做适当的休息。
在一周后的一天,一条最小的蚕宝宝真的死了,它全身泛黄,像是什么东西浇在它身上似的。我伤心极了,便放声号啕大哭起来,并改善了管理制度,把它们一条一分区地关在小“房子”里,每天放学后帮它们整理一次房间,把桑叶擦得干干的才喂给它们吃,以防止它们吃了之后会有异常反应,跟死亡的蚕宝宝一样下场。
虽然对死亡的蚕宝宝我感到很难过,但我依旧像往昔一样一如既往地对蚕宝宝们“嘘寒问暖”,像妈妈一般抚养它们成长。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我第一次获得喜悦——这是从抚养蚕宝宝到现在从未有过的感觉,那是因为蚕宝宝们终于结茧了。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大喜事呢?我看见蚕宝宝在结茧的时候,嘴巴里不断地吐出丝了,一圈圈地把自己包围在其中,想必这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作茧自缚,是不是很形象啊!——开个玩笑罢了,自己取笑自己乐呗。
白白胖胖的身子,大大的额头,棕红色的嘴巴,短短的小腿在桑叶上爬来爬去,这就是我的蚕宝宝。
那天,班主任送给我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一些嫩嫩的桑树叶,上面有六只白色的蚕宝宝。她告诉我,这些蚕已经脱过一次皮,由“蚁蚕”长成 “熟蚕”了。蚕是由蚕卵孵出的,刚出来时,只有芝麻粒大小,又像黑蚂蚁,因此叫做“蚁蚕”。
蚕宝宝在它们围满桑叶的家中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模样儿,几天后便有半寸长。它们的食量也一天天增加,每天放学回家我把新捡来的桑叶撒到盒子里时,它们便立即蜂拥而至,昂起头,沿桑叶边缘,一缕一缕大吞大咽。不时,还倒着趴在桑叶上玩个倒挂金钩,真是可爱极了。
妈妈说,蚕一生要脱五次皮,接着再过七天,长到有手指粗细、背上开始透亮时,就一摇一摆的开始吐丝了,而后变成蚕蛹,最后出茧成蛾。当蚕吐丝时,它会在自己身体周围用丝绕出一个椭圆形的小房子,就像一个大大的“花生壳”。这就是蚕宝宝的新家――蚕茧,每一个蚕茧都是由大约3000米以上的蚕丝绕成的,要是能把三四条蚕的丝接起来,就能绕地球一圈呢!真是太了不起啦!
作文是自己真实感受的写照,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自己写写,不管写得好不好。而且写作功底不是一蹴而就的,努力尝试就有收获。比如你可以从讲课的老师入手,写老师的外貌、打扮、神态、语言、动作、语调等等;还可以些自己的感受------自己喜欢这堂课的什么内容,为什么喜欢,怎么去了解更多与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