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数服从多数思想的支配。
“人多”本身就是具有说服力的一个证明。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从众行为是相信多数人判断的一种体现,即“少数服从多数”。一个人从事某种行为肯定需要符合效用最大化法则,而在自己无法判断的前提下,多数人的判断往往被认为是值得信任的。
2、团体压力的支配。
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谁就会引来“叛徒”的嫌疑,从而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重的惩罚。因此,任何干得太多或者太少的人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而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3、恐惧心理的支配。
在群体中,为了不让自己因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而被孤立,人们通常会刻意让自己的行为、态度、意见同别人一致,这样也能让他们产生“没有错”的安全感。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言语似乎都在告诉别人,如果偏离大众很可能会面临群体的压力乃至严厉制裁。
避免盲目的从众技巧
第一,客观看待。
对于非常流行的事物和大家都在追捧的东西,首先要客观地看待、理性地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在下手之前,先来个“灵魂三问”:这个东西真的好吗;是不是真的喜欢呢;他人的影响不可避免,但要学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需求识别。
在决策前一定要审视自己的需求。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款口红吗;我是不是需要这双球鞋;这款保健品真的适合我吗”;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再做决策,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决策的失误和盲目的从众。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为参照。在许多情境中,人们由于缺乏进行适当行为的知识,必须从其他途径来获得行为引导。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遇到不明确情境时,对于多数人的行为会尤为信任。在不了解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更愿意到人多的商店购物,到人多的地点去旅行。在常识上,人们会自然地假定,那么多人的出现自有他们的理由,而在这些理由中,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也包括在其中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人数较少的时候。不法商人雇佣"托儿"来进行不正当促销所以能奏效,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二是对偏离的恐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格言提醒人们,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研究证明,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人对于群体的偏离都有很大冒险。
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
详情可参照从众心理百度百科.
怕自己落单呗! 担心自己落后与大众,自己内心害怕孤单,害怕与别人斗争,宁愿跟着大部队,也不逞英雄。或者这人内心极度的没主见
无非就是:相信别人是对的、寻求集体安全、忠于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