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偏光屏的上方,要向下移动,则需将蜡烛向上移动;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上,将光源“F”放在10cm处,2f>u=30cm>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2)规格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那么加热时间的长短就代表了液体吸热的多少,植物油比水吸热时间长,故吸收更多的热量.
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要控制好变量,一般有两种方法:①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②或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3)①由图可知,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根据R=可知,可求灯泡的电阻;根据P=UI可知,可求灯泡的电功率.
②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基本性质,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还有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电流大小都无关.故ABC都不正确;
温度影响导体电阻阻值的大小,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时,它的亮度随之减弱,实际电功率减小,温度降低,所以测量的小灯泡电阻也相应减小.故D解释正确.
③A、“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未使用控制变量法,所以A错误;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是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是根据R=,实验原理不同,所以B错误;
C、“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所以C正确;
D、“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中,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取平均值,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1)上;c;(2)多;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或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3)①AC;②D;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