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前的石雕造像行列,是从乳台(陵前神道外门角楼遗址)之内开始的,由此沿神道两侧,由南向北,左右相对,其顺序是:
华表(或称“望柱”)一对。为八菱形立柱,高约6米,柱身满刻阴线减地云龙卷草或缠枝牡丹花纹,上置圆瓶宝珠攒尖式柱顶,柱下有双层柱基础座。因基础坚固,迄今仍多耸立完好。
大象和驯象奴一对。象与象奴并立于双层石座上。大象是唐陵前不曾见的雕刻物。宋陵雕置此兽的用意不明,是否也和唐高祖陵前雕置犀牛同属炫耀新奇?难以确定。象的体积比真象为大,高约3米,象奴装扮系外族形象,体躯亦大于真人。
瑞禽、瑞兽各一对,各置于三层厚石座上。唐陵前的翼马和朱雀鸟,都是统治者用以象征祥瑞或神灵护卫之意。朱雀在汉代即多应用,是想像中南方神鸟。唐代陵墓上的朱雀(鸵鸟)其用意也是为象征南方的祥瑞,其形式为浮雕,刻在一块石屏上。而宋陵的瑞鸟虽然仍是用浮雕的形式,则把石屏全面雕为山石云朵的复杂图案,用为鸟的背景,并且把鸟雕为一个既类马头又类羊头、鸟身、展翅欲飞的怪物。其出处名称,有待考证,唐陵前作为瑞兽的翼马,可能是来自汉代传说中的天马,作为神马雕置陵前,以示尊贵或祥瑞之意,而宋陵所雕出者,是既不类马、又不类狮、虎,而是有些类似犀牛的有翼怪兽。《宋书·祥瑞志》曾有“角端瑞兽,通人性,遇有明君,则为通达方外之事。”疑即所谓的“角端”。
左右立有御马人的鞍马二对(亦称仗马,专为仪仗而设)。其形象和唐陵前鞍马相类,全是运用写实手法雕出的。
蹲虎二对。
跪羊二对。都是唐帝陵前所没有的,只有皇帝以下陪葬墓前置有虎羊之属。
外国“客使”三对。均直立双手捧献供物,面貌和冠戴服饰都是西域外族形象,或缠头或戴毡帽,或须发卷曲有类唐代胡俑。这种使者雕像,在唐陵中仅太宗昭陵和高宗乾陵前立有此类石像以作夸耀,而宋代各陵,也雕置此类外国使臣石像,想来不全是因袭前代制度。因实际上,宋时国力虽不及唐代之盛,却仍多有域外使臣朝贡之事。
文武侍臣各二对。武臣武装仗剑,文臣朝服执笏,正身拱立,一如唐陵。只是唐陵的文武侍臣多至二十人,宋陵仅有八人,石像各高4米,比真人约大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