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状
散黑穗病病穗未抽出时,整个穗子已变成黑粉(彩版一,5),即病菌的厚垣孢子,随着病穗逐渐抽出,黑粉逐渐飞散,只留下穗轴。有时病穗上部还留有少数健全小穗,大多数情况下,一株发病,其主茎和所有分蘖的穗子都发病。
腥黑穗病也发生在穗部,病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颜色较深,颖壳略向外张开,全穗的麦粒全部变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带鱼腥味,外包一灰褐色膜。
秆黑粉病主要发生在茎秆、叶片、叶鞘等部位,一般拔节后症状即明显。在茎、叶鞘、叶片等部位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灰黑色孢子堆。孢子堆外被薄膜,膜破即散出黑粉。病株矮小,畸形,卷曲,多不能抽穗。轻病株有时也有部分分蘖未被侵染,可正常结实。
病原
散黑穗病菌为Ustilago tritici(Pers.)Jens.。腥黑穗病有2种:网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 caries(DC.)Tul.,光腥黑穗病菌为Tilletia foetida(Walle.)Linder.。秆黑粉病为Urocystis tritici Korn.。3种黑粉菌都是真菌,属担子菌亚门。
散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冬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棕褐色,表面生细刺。腥黑穗菌中的网腥,厚垣孢子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至深红褐色,表面有网状花纹;光腥的厚垣胞子圆形或长圆形,灰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光滑无花纹。秆黑粉菌的厚垣孢子是一个孢子团,中心为1~4个厚垣孢子,外围数个不孕细胞,孢子团圆形至长圆形,厚垣孢子球形,深褐色。
散黑穗病菌的新鲜厚垣孢子贮存24小时即能萌发。萌发适温为20~25℃,最低为5℃,最高为35℃。厚垣孢子在田间只能存活几个星期。
腥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在水中即能萌发。猪、马、牛粪浸出液有促进萌发作用。萌发温度最适为18~20℃,最低为0~1℃,最高为25~29℃。存放干燥场所的厚垣孢子可存活数年之久,处在湿土内的厚垣孢子则只能活数月,在水田中经过1个夏季即全部死亡。
秆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有休眠特性。经30~34℃高温和36小时的灯光处理,可打破休眠。在土壤溶液中预浸3天可促进发芽。萌发适温为19~21℃。厚垣孢子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存活5~9年。
3种黑粉菌都有生理专化现象,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生理小种或类型。
发病特点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的病害。当小麦扬花季节厚垣孢子随风吹到小麦花柱上萌发侵入,1年只侵染1次。病菌从花柱进入子房,在胚部潜伏,带菌麦种与健种外观无区别。小麦播种后,种子萌发,潜伏菌丝也随着萌动进入生长点,以后进入穗分化组织,破坏花器,形成厚垣孢子。小麦扬花期间温度一般都能满足病菌侵染要求,相对湿度对侵染关系最大。空气湿度大、多雾或下小雨天气,侵入率比空气干燥时高。当年种子带菌率高,次年发病率也高。
腥黑穗病菌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内越夏越冬。小麦播种发芽时,厚垣孢子也发芽,从芽鞘侵入,并达到生长点,以后侵害分化的幼穗,破坏穗部正常发育,抽穗时麦粒全部形成厚垣孢子。腥黑穗病的发生与土壤温度关系很大,侵入幼苗适温为9~12℃,最低5℃,最高20℃。冬小麦幼苗生长适温为12~16℃,春小麦为16~20℃,故冬麦迟播、春麦早播发病重。土壤湿度也有关系。一般湿润土壤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利,病菌侵染率高。小麦播种时土温9~12℃,湿度20%~22%时,对发病最有利。此外,播种时覆土过深也有利发病。
秆黑粉病的厚垣孢子麦收前即落入土壤,收获后大量病株遗留田间,故此病以土壤传病为主。种子、粪肥也能传病。小麦播种萌发时,病菌孢子也萌发,并由芽鞘侵入,进入生长点,病菌即随小麦生长进入叶片、茎秆和叶鞘,形成大量孢子堆,使小麦组织遭受破坏。秆黑粉病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温库在9~26℃时都能侵染。病菌较喜干燥。干燥土壤比湿度大的土壤发病率高。
防治方法
(1)药剂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0.15%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可防治3种黑粉病外,还可兼治小麦秋苗期白粉病和锈病。也可用种子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量0.3%的多福粉拌种。春麦区还可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
石灰水浸种可节省农药投资,方法是用生石灰1千克化开加清水100千克,浸麦种60千克,浸种时水面要高出种子面10厘米。气温在35℃时浸种1天,30℃时浸1~2天,25℃时浸种2~3天,20℃时浸种3~4天。浸过的麦种取出后摊开晾干,再播种。
(2)其他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散黑穗病建无病种子田是有效的。无病留种田应远离大面积麦田300米以外,抽穗前后加强检查,及早拔除病穗。播种时用药剂拌种;适时足墒播种,施足底肥,使用种肥,覆土不要过深,以利早出苗。在粪肥传腥黑穗病区和秆黑粉病区,播种时,采用粪种隔离法和粪肥腐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