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是影响全球柑橘产业发展的重大顽固病害。柑橘溃疡病大概起源于印度或爪哇,我国1919年最早在华南的甜橙、柚和柑上发生。病害发生时期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11月下旬。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①种子消毒:先用50~52℃的热水预浸5分钟,再用55~58℃的温水浸泡50分钟,取出后投入常温水中降温,表面略为干燥后即可播种。②苗木和接穗消毒:未抽芽和不带土苗木、接穗用0.1%升汞液浸3分钟后洗净,带土苗木用0.8%波尔多液喷布,已抽芽的用每毫升700单位链霉素加0.1%酒精作辅助剂浸30~60分钟。
(2)化学防治苗木及幼树以保梢为主,各次新梢萌芽后20~30天,梢长1.5~3厘米,叶片刚转绿时喷药1次,之后每10~15天1次,连喷3~4次,直至新叶完全转绿;成年树以保果为主,在花谢后10、30、50天各喷药1次,台风及暴风雨过后还应及时喷药。可选药剂有:10%农用硫酸链霉素(溃枯宁)1000倍液、64%
(3)农业防治①及时进行潜叶蛾、凤蝶、象甲虫等的防治。②及时抹除夏梢和部分早秋梢,7月底或8月统一放梢。③发现病叶、病枝、病果,待叶面露水干后及时将其剪去,并刮去树干上的病斑;感病特别严重的植株应整株挖除,喷石硫合剂进行封园。
柑橘溃疡病如何预防?柑橘溃疡病是柑橘上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它不仅拥有着超强的传染性与致病性,而且果树一旦感染,难以根除,果农们普遍反映此病顽固难防,很是头疼!
25-30℃的高温,连续降雨,空气湿度大,剧烈的风和雨,让柑橘溃疡病菌落到嫩梢、幼果上,通过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等侵入。
温度、湿度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气温越高,发病程度越大。
而对于露天种植的柑橘,深受气象环境因素影响。果农们对果园环境的把控大多还是处于“放养式”,普遍是听听天气预报,而一般天气预报往往是大范围内的,对于一些地形复杂的小气候种植地区,往往预报不够精准。
因此当种植区域内高温、暴雨等异常气象来临时,果农们往往措手不及,错过最佳防御时机。而与环境因素紧密相关的病虫害也容易随着气象变化而爆发,一般果农由于缺乏应对经验而容易延误最佳防治时机,促成病虫害愈演愈烈。
这是我们近期探访的一个感染了严重溃疡病的柑橘园,其位置处于风口,而风又是造成叶片损伤的最大黑手,为溃疡病的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用溃疡速穿啊
柑橘溃疡病,掌握好防治时间和方法,省钱又增效!
溃疡病的病原属于细菌,该病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直接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使果农增加病虫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受损。
可以使用德默尔的溃疡速穿,是铜制剂的优良替代产品,用药后12小时,病斑收缩,72小时穿孔木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