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说过,“一切艺术都趋向音乐”。确切说一切“广义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状态。
人类各种艺术的肌体中都潜伏着音乐的基因。音乐与建筑绘画之间灵魂贯通,其中的媒介是节奏与旋律。中国书法与音乐关系密切,都表现出“灵魂解放”的最大自由度。语言(诗词)的韵律语调同音乐暗合,本质上是两种姊妹艺术。
从广义上来理解这个“艺术”。人的一举一动要是没有乐感或音乐的韵味的话,那真成机器人了。中国古人喜欢和重视诗是因为诗有音乐感,把硬邦邦的语言音乐化,那思想也音乐化了。孔子是希望他的思想有音乐感的。要不然,他不会“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著作《论语》、《春秋》、《大学》、《中庸》等等你就能读出音乐感或音乐氛围来。礼乐治国兴邦,本来就是中国的古老传统。这是古人绝对相信“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结果。
一切艺术都属于美的范畴啊,音乐更能体会喜怒哀乐,更能表达,因此统一一下都是趋向音乐的。
艺术中存在着以音乐为高级境界的共同趋向,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对于从艺术的共性方面对此进行解释有诸多启示:根源相同、使命相近、表现相似和规律相通使艺术原理根本一致,各门艺术"理一分殊"。而表达生命情感内容、突破感性的空间性存在向时间性精神内涵迈进,正是艺术必然趋向音乐的根本原因。
我只能认为说这个话的人一不懂艺术 二不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