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这些年华语音乐的没落?

2025-04-27 06:36: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时代变了,只要有流量,有营销,你可以当歌手,当演员,去假唱,去抠图,就算你真唱车祸了,下面粉丝还理直气壮的说,车祸怎么了,比起假唱好多了,真是五十步笑百步。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广大群众音乐素养和审美还有待提高。对假唱的歌手绝不姑息,对一次又一次车祸的歌手,给予痛批。一个歌手不好好干自己的本职,唱歌车祸,大家是来看你身为职业歌手,是怎么现场车祸的吗?有失误可以,偶尔不在状态也可以,但是,大家眼睛都还没瞎,自己努不努力,别人还是可以看出来点的。不努力提高自己唱作能力,算是敬业吗?就像厨师做饭,抄糊了,你吃下去好受吗?像你去餐厅吃饭,饭店的老板直接叫了份外卖给你,你会高兴吗?华语音乐,要走的路还很长。

回答2:

其实,我并不这么看。怎么说呢,今天的祖国,是一个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稍微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被社会遗忘的时代。任何一个歌手,只要是他不在媒体上出现了,不参加社会活动了,不发表新的作品了,很快就会被人们所淡忘,不被人关注了。像以前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听歌的渠道很少,磁带,广播,光盘,电视,歌厅舞厅。大概就这些,很多人没点实力的话,自己的很多作品是不可能被传播的。像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王杰,陈慧娴,齐秦,邓丽君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内地,他们算是“新鲜物种”。人们对他们的作品由接触到喜欢,再到潮流,花的时间很短。可以说是洗脑式接触。因为你没有别的东西可听。很多都是被动听的,然后被传染。再加上人们都喜欢怀旧,不想忘掉过去的艰苦的日子,而恰恰这些歌曲定格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境遇。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前的歌曲也就成经典了。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人很难接受新观念,新理论,新事物,新气象。每个东西都有他的可存在性,过去的并不是不好,而是有点旧了,拿到现在已经发挥不出他应该发挥出来的能力了。现在是90后.00后的时代,社会压力大,信息爆炸式增长,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这是一个你稍微有点不努力就容易被淘汰的时代。一个靠流量才能有成绩的时代。

回答3:

音乐在走下坡路,十几年前华语乐坛井喷期,音乐才是王道。现在流量时代看脸的时代,好的音乐出不来,排行榜被刷榜,很难流行歌曲。火了的歌曲多数还是跟电影或电视剧有关,说白了就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音乐平台或媒体新闻来增加曝光度,比较很难再专心的听音乐了,因为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看电视电影玩游戏逛论坛看小视频等等。

回答4:

事实上,专心做音乐的人一直存在。08年后,华语乐坛受盗版和网络下载的冲击,整个产业日渐衰落。制作一张唱片往往是入不敷出,公司和歌手的生存都是难以为继。于是整个音乐产业转型到粉丝经济模式,一个颜值高人设好的偶像成为了第一准则,音乐反而成为了附加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华语乐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很多专心做音乐的音乐人那可真是没了出路。

回答5:

网络下载的普及让原本对版权保护就缺失的华语地区,盗版下载变得没有门槛。做唱片不赚钱,音乐人靠演出和综艺赚钱,做音乐失去主观动力。音乐教育的缺失和浮躁的社会生活让广场舞神曲、网络小视频神曲这些快餐歌曲蹿红,那些潜心创作的优质作品成为小众,做音乐失去客观市场。版权保护在进步,网络视频在整顿,针对孩子们的音乐培训班越来越火爆,仍有人在坚持用心做音乐,低谷过后总会迎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