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吨海水相对于全球140亿亿吨的水储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海水虽然通过海底裂缝深入岩层,而岩层下的高温又将海水加热,将海水重新输送出来,所以海平面不会因此下降。
地区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并且地球的自转速度和地核的自转速度不同,使得地壳时常在变动中,板块的运动必然导致板块存在裂缝,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向陆地板块下俯冲形成,导致海沟中有大量的褶皱、折断等地形,存在板块的裂缝。海水受重力作用,会向着重力的最低点流动,于是海水会灌入海底板块碰撞形成的地下孔洞中,由于马里亚纳海沟很长,所以每年灌入裂缝的水还是很多的。
除了马里亚纳海沟,全世界各地大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碰撞处都存在这种现象,每年吞掉的水可能远远不止3亿吨。而地球水体是循环流动的,有灌入裂缝的水,就也有从裂缝中压出的水,使海洋水体的体积保持大概的平衡,就算暂时少了一些海水,海洋由于储水量巨大,海平面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而板块碰撞的地方,本身就是地质活动频繁的地方,灌入裂缝的海水会顺着裂缝不断地向更深处渗透,而更深处代表着更高的温度,在海底岩层下1000多米,温度就已经可以达到百十度了,而且低质活断层附近还有很多火山,地球内部的岩浆会由于压力的作用向海洋中喷发,上千度的熔岩可以将灌入裂缝的海水加热到超临界状态,然后随着火山的喷发,超临界状态的水会被压力重新送回海洋,形成海底热泉,并且会带出大量的化合物。
由于热泉这一持续热源,可以使周围物质的活动状态更剧烈,小分子物质会反应,可以形成有机物,因此海底热泉可能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地方,而现在的热泉附近都有依赖于喷出的化合物的化学能细菌,可以在无光无氧的状态下利用化合物的能量生长繁殖。
地球水体的循环流动使得地球陆地淡水、海水、地下水的分布基本平衡,海水储量微弱的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是很小的。近些年由于环境的变暖,陆地淡水的分布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冰川融化使得一些湖泊面积增加,而冰川所在地的雪山融水缺少了,一些内陆河流就常断流。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虽然一年能“吞掉”3亿吨海水,当是由于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温室气体,促使地球的温度在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逐渐融化,每年产生的海水又何止3亿吨,所以海平面没有下降,相反,海平面是有上升趋势的。
因为这些被吞掉的海水并没有消失,而且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所以海平面没有下降。
因为这条海沟还不够大,全世界的海水比这3亿吨多得多,这么一点不会影响海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