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积水术后应注意:分流过渡
分流术后,由于过早起身活动,或是术前选择分流装置压力阈值过低,使脑脊液流出脑室过多、过快,出现所谓分流过渡,轻者患儿感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者出现急性或慢性脑塌陷,造成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急性血肿,可致患儿由清醒转为昏迷,CT复查正实颅内血肿形成,需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慢性血肿,早期无法发现,多在术后数月或数年出现症状,少数患者双侧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个别着血肿钙化形成“盔甲颅”,需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因而,术前,对患儿的颅内压有正确的估计,必要时行腰椎穿刺测压,进而选择阈值合理的分流管,对防止分流过渡十分重要;另外,术后避免过早起身活动,也应注意。目前,国外的体外可调压式分流管,已上市有售。笔者常用美国Medtronic体外可调压式分流管,根据术后患儿的症状变化,随时调整分馏管阈值,控制分流速度,大大降低了分流过渡,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二、脑积水术后应注意:分流管堵塞:
理论上讲,分流管是有可能不全或完全堵塞的。尤其是在患儿术后一生中,伴发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后,更易堵管。而且个体的因素,如瘢痕体质,可出现脉络丛血管长入分流管脑室端侧孔;腹腔大网膜包裹,可形成腹腔局部囊性包块;都会影响分流效果。再加上手术的因素,如分流管脑室端植入位置不佳,或是分流管腹腔端未置入腹腔或管子在腹腔内发生缠结与扭曲,等等。凡此种种,都会导致分流效果不良或分流失败。平时,应定期按压分流阀囊。弹性良好时,分流通常。如按下困难,表明分流管腹腔端堵塞;如按下后弹起困难,显示分流管脑室端堵塞。应细心体会,遇到这些情况时,可复查头颅CT或腹部X光片或B超,以明确原因予以调整分流管或换用新的分流管。
三、脑积水术后应注意:分流管排异反应
这种现象极少发生,可见于数月大小的婴儿,表现为分流管通过的皮下隧道发红、法热、硬结,重者皮肤破损,管体外露,局部渗液,虽经反复换药,仍不济于事。一旦撤除分流管,以上反应逐渐消退。尽管国外的一些分流管厂商,在产品说明书上声称,此类现象极少发生,仍不能忽视排异反应的存在。在婴儿分流手术前,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妙手施治 微创分流手术显优势
据潘仁龙教授介绍,目前治疗脑积水最普及的疗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并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分流术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为许多脑积水的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各种分流管的生产,各种分流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脑室-胸腔分流术,脑室-膀胱分流术等争先恐后地被发明应用,但并发症太多,有许多惨痛教训,最终被淘汰,只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被保留下来,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脑积水。
脑积水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专家潘仁龙教授说,患者脑脊液通过专门的导管引流至腹腔,可以避免脑积水的加重,减少并发症;脑脊液进入腹腔后,可由人体吸收并排出体外。需要指出的是,导管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很小,与术前相比,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等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质量可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目前一般才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注意的情况就是每天按压阀门4-5次/天,保持通畅。如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注意复查颅脑CT,查看管子位置以及引流管通畅情况。术后注意体温、血象情况。查看是否有感染存在,如感染,整个手术就白做了,必须把管子、阀门重新取出。
体温,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持续高热,可能分流管感染需要将分流管拔除。
是分流手术还是外引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