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思: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出处:清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译文:清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说男人有德行便是才华,女子没有才华便是德行,这种说法很是不符合事实。
“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真正意思是: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显露,而是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丈夫不能因为妻子对你的尊重,而极尽霸权,失于尊重,应体现男子情怀,互相扶持关怀。
扩展资料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误解: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
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罣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是非常高尚的德行。
女子无才便是德意思是女子即使有才,也不主动过多显露(俗称含蓄)才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时男权给妇女的精神枷锁,认为妇女再好的才学始终还须相夫教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做到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便是无才就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明末·陈继儒之语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
清代文人张岱写:“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眉公是指明代文人陈继儒,他最早提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而张岱则将其发扬光大。
上一句容易理解,古代价值观对“德”非常看重,尤其是男人,需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即便没有才干,但只要德行高尚,就可视为最大的德。可倘若只有才干而德行低劣,那就属于德不配位了,必然受到讨伐。
下一句理解起来就难了:女子没有才干就是德,这是什么道理?对于男子,德比才重要;而对于女子,无才甚至比德还要重要吗?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无才便是德”是提醒女子与男人一样都要以德行为主,而并非强调女子不该有才华。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张岱说的,意思: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关知识:
(1)读音
女子无才便是德: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2)出处
清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3)示例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七章:“一位女士说女子也应该读书,痛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
此言最早出自陈继儒的《安得长者言》。最有名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出自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张岱这个人属于开明绅士一类的,这话十有八九是引用别人的。在古籍中,也有这样解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如清代褚人获小说《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才(学)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隋唐演义》虽然是小说,但这一论述,还是颇有见地的。不过,近年有学者认为,此言被误解了。“无才”之“无”,并非有无的“无”,而是指本有而视若无。如说某人达到“无我”境界,我并非不存在,而是指“视若无”。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含义是:虽然有才,但从不炫耀,这才是女子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