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人物分析300字(很急)

2025-04-04 07:04:0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有句古语说的好,大智若愚。我今天为什么要讨论西游记四大角色中最不出众的角色沙僧呢?不是因为他任劳任怨,性情忠厚,而是由于他是我认为的真正的净者,一个真正追求佛法真谛的智者
悟空者觉,猴子是代表智慧觉悟。 本能要戒,猪悟能给我们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要戒掉自己的贪婪。 僧者净也,自性清净。沙悟净是一切僧人的代表。 这三个徒弟代表了戒定慧,涵盖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告诉修行人从戒,从定,从慧入手修行最后都能证果。这样理解则沙和尚是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相信吴承恩对佛法一定有很深入的研究。 沙僧的美德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唯和是贵” 唐僧师徒四人,都是和尚,为什么单单沙僧取“和尚”之名?如张静二先生所说:“„和‟字有调节、不争、谐应等义。”《西游记》确实让沙和尚承担了调和的重任,他的调和通常是对人止争,于己顺从。这样做,最需要的是对别人的体贴、尊重、谅解。取经人中最了解也最能体贴唐僧的,是沙僧。这一点,第七十二回有集中描写:正值春光明媚,前面是小桥,流水,人家。唐僧道:“平日间一望无边无际,你们没远没近的去化斋,今日人家逼近,可以叫应,也让我去化一个来。”不言而喻,这是唐僧的豪兴,且情出于一种父辈对子辈的慈爱和慰抚。可孙悟空却不同意,说:“你要吃斋,我自去化。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猪八戒也不赞成,说:“古书云:„有事弟子服其劳。‟等我老猪去。”唯沙和尚在旁笑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情如此,不必违拗。若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一个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一个是“无意种柳柳成荫”。
百度的,不怕老师发现尽管抄,记得采纳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