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一是导致海关制度混乱,贪污勒索公行,增加商品成本,影响商品质量;二是导致盛世之下,君臣安祥太平,刮民脂民膏,奢侈无度,引起内乱;三是导致中国与世界的隔绝,中断了正常的外贸和外交活动,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从此被抛在世界进程的后面,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挨打的结果。
17.18世纪,当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时,阻碍了明清时期的商品贸易发展,中断了中外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往,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闭目塞听,丧失了历史发展的契机,最后,近代中国在工业大潮来临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陷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历史笔记,照打上来的。
积极:明清时期,海盗盛行,海禁与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外势力的入侵,
维 护了国家安全。当时西方工业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时自给自足的国
民 经济。
消极:明清时期,也是西方工业革命高峰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国家与
外国之间经济与科技的交流,错过了经济科技发展的最佳时期,使得当时国家的经
济 科技逐渐落后与西方国家。这也导致了清末,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不断战败的
局面。
找了几个资料 还是觉得这个答案要好一点。
海禁 闭关锁国两者的争论太大了。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
说到明朝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是一种愚昧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我们深究一下原因,就会发现这个政策是有它特指的对象的,而非简单的全面闭关锁国。明朝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日本海盗,后来被称为倭寇。
关于倭寇出现的年代,有几种说法。如果纯粹从这个词语来说,早在公元5世纪,这个词汇就出现了。后来,倭寇所指称的对象一直有所变化,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基本上是指太平洋西岸地区的海盗,这些海盗或者以日本人为主,或者以日本为基地。我们现在说的倭寇是指明朝期间危害严重的那个时期。一般来说,倭寇从元朝开始侵扰中国沿海,到16世纪被剿灭殆尽,真正到了17世纪才彻底消失,其对中国危害最烈的时期前后跨越大约为300年左右。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倭寇的猖獗就是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果,由此证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危害。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简单化,倭寇的猖獗确实与海禁有关,但是不能简单归之为海禁的结果,而是互为因果。在元代以前,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都不错,文化交流和相互贸易都很多。因此,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没有倭寇一说。但是在宋朝时期的朝鲜,倭寇就与海禁一起出现了。那个时候的朝鲜曾经下令,禁止国民与日本交易,其中,对于某些特殊交易的禁令非常严厉。宋朝是中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火药、印刷术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火药和印刷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但是,朝鲜为了防备日本,严禁火药技术外传,一旦有向日本人传授火药技术的,要被处以死刑。这条禁令颇为类似后来明朝的海禁禁令,当时明朝曾明确罗列禁止交易的物品名单,其中包括铁货、牛马、军器等物资,这种禁令明显是针对日本的。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包括朝鲜在内的海禁主要针对的就是日本的海盗。
日本是一个岛国,物资贫乏,长期以来文化也比较落后。在很长一段时期,更加靠近中国的朝鲜,比日本发达得多,朝鲜人在那个时候,把日本看成是野蛮人。日本的岛国特点,使得他们极为需要对外贸易。当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比较好的时候,朝贡贸易大致可以满足日本上层社会的需求。但是,由于对中国的贸易获利巨大,日本在各个时期都存在着与中国的民间走私贸易。由于日本开化较晚,素质较差,从事走私贸易的人经常行为不检,成为骚扰中国沿海的海盗。
唐宋时期,中日关系比较好。转折点发生在元朝征服日本的战争。忽必烈听信了朝鲜人的建议,两次发兵攻打日本,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战争的敌对关系,敌对国之间的官方和民间贸易一律都被禁止。对于元朝如此,对于日本同样如此。但是,庞大的元朝损失一个对日本这样落后小国的贸易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失去了中国的贸易,则严重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元朝开始,日本的民间走私行为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支持的海盗,中国的史书也开始出现倭寇的记载。也许是仰仗着战胜忽必烈军队的战绩,日本商人甚至驾驶武装船只来到中国,要求元朝政府开放贸易。元朝政府吸取了战败的教训,不愿再与日本人开战,便采取了海禁措施。虽然元朝期间,元朝政府也短暂开放过对日本的贸易,但是,由于日本商人的商业行为与海盗行为难以区分,史称“皆奸利小民”,因此,整个元朝的大多数时间,中日贸易基本断绝。倭寇的海盗行为就是从这时开始真正危害中国沿海地区。
明朝政府成立后,最初的主要威胁是逃窜的蒙古贵族,明朝政府便试图与日本开始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内乱,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其割据势力进行有效控制,海盗行为难以遏止,明朝政府便不得不采取了海禁政策。但是,只要日本政府稍稍稳定,明朝便立即与之展开了朝贡贸易,按照朝贡贸易的惯例,明朝规定了日本朝贡使团来华的次数、人数、船数。但是,做惯海盗的日本商人甚至身为代表日本政府的朝贡使团,在中国的行为也极其不检,坑蒙拐骗不说,还在中国多次杀人行凶。明朝政府不得不对日本进行惩罚。
明朝的惩罚手段有很有意思,日本刀是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日本刀当时在日本每把的价格在800-4000文之间,中国政府收购的价格在6000-10000文之间,因此,朝贡贸易等于是给日本送钱。但是,日本朝贡使团屡屡在中国作奸犯科,在朝贡贸易赚明朝政府钱的同时,海盗走私也大量输入日本刀,因此,明朝政府对日本的惩罚措施之一就是,在一次朝贡贸易中,以300文的价格收购朝贡使团的日本刀。史料指出,由于当时日本中央政府的软弱无能,地方军阀封建割据,朝贡使团的人员大多都是不择手段赚钱的奸佞小人,加上对日本的朝贡贸易并没有减少海盗行为,明朝政府最终不得不停止对日本的朝贡贸易,并加强了海禁措施,以示最终的惩罚。倭寇也就因此越来越猖獗。
明朝时期,中国政府曾经多次要求日本管辖和控制海盗。当日本的中央政府还比较强大的时候,中国政府的这种外交交涉一般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当日本中央政府软弱的时候,日本根本无法控制各地自发的海盗。明朝倭寇最猖獗的时候,其实正是日本最为混乱的战国时期。即便在明朝政府与倭寇的激烈战斗接近尾声的时候,明朝政府还是允许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贸易基地,而且,倭寇一旦被清剿干净,明朝政府立即开放了海禁。因此,中国的海禁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闭关锁国,而应该是针对日本海盗的特殊措施。
宋朝时期朝鲜的海禁,丝毫不影响朝鲜与中国的贸易。元朝的海禁也不影响与阿拉伯人的交易。即便朱元璋颁布了海禁的命令,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还是派出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船队,郑和下西洋就是对外贸易以及保护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当然,明朝对外贸易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更希望是由朝廷专控的朝贡贸易,但是,朝贡贸易主要是一种政治手段,它并不能阻止民间自发的对外贸易。而严厉海禁的对象其实针对的都是日本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