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和闻”在词义上有什么区别?

2025-04-30 22:34: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闻的本义是“听到”,《说文》:“闻,知声也,从耳,门声。”字既然从耳取义,造字本义自然与耳朵有关。但是“听”和“闻”又不同。“听”是用耳朵去感触声音,“闻”是声音入耳,所以有“听而不闻”的说法。
仅从现有的文献材料分析,“闻”从专指“耳朵听到”演变为兼指“鼻子嗅到”,这种变化过程在语义学上可以称为“词义的转移”(但我认为可能是假借,说见下),楼上说是词义扩大,错!如果是扩大,那么后起义的概念外延就包含了本义,而“闻”的变化不是如此。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两个概念有个共同点,一个是声音入耳,一个是气味入鼻,而气味入鼻古代没有专字,于是借“闻”字为之。五官感触外物,视而得之谓之见,听而得之谓之闻,嗅而得之没有专字,借“闻”字来表示是很自然的事。
“闻”字在先秦时期已经被用来表示嗅到,《韩非子
·
十过》有“闻酒臭而还”。我相信当时口语中表示嗅到的词与“闻”同音,但没有专字,所以借用“闻”字来表示。这种现象在汉字中很普遍,如“朋”、“来”、“其”、“而”等等。如此观之,“闻”表示“嗅到”有可能是假借义。

回答2:

视,是去看,见是看见;
听是去听,闻是听到。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
[译]: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