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管理的五个要素?

2025-04-25 00:39: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所谓的点检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值得指出的是,设备点检制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式,而且是一种制度和管理方法。

  • 中文名

  • 点检

  • 定    点

  • 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 定    法

  • 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

  • 定    标

  • 制订维修标准;

  • 定    期

  • 设定检查的周期

  • 定    人

  • 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TPM管理的定义: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TPM管理的五大要素:

  • 小组活动

  • 先期设备管理

  • 计划性维护

  • 在作业与维护中训练

  • 改善设备效率

  • TPM管理的五个阶段:

    TPM第一阶段—初期清扫;此阶段通过对现场的彻底5S以及对设备的修理修复,将我们的工作场所变成一个整齐洁净、舒适美观的现场。通过第一阶段的实施,最重要作用是改变了员工的认识,提升了大家的意愿,强化了大家的执行力,并在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员工发现现场问题的能力;

    TPM第二阶段—困难点/发生源对策;在改善过程中,往往就会暴露出之前无法看到的问题,我们对其解决,对身边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善,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胜利的喜悦中加强自信。我们在此阶段已逐步培养出员工改善的能力。

    TPM第三阶段—总点检;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员工深入了解设备,了解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生产现场,并以点检的形式形成自主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建立一个防范于未然的机制。员工参与管理的意愿和现场改善能力的提升,为我们最终建立自主管理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PM第四阶段—提高点检效率(目视化管理);为了更好的实施我们的日常管理,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看得见的管理模式,让大家一目了然。第四阶段就是以此为目标,利用目视化管理这个工具,提高点检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TPM第五阶段—自主管理体制建立;通过企业长时间推行TPM,就可以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在这个体制下,我们不但可以自己解决各种各样的“冰山”,并且还能够积极防止“冰山”的产生,达到故障、不良、浪费的“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