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休息,便和表姐去附近的景区玩耍一番。在亭子里乘凉时,女儿表示口渴,我便给她二十块去买冷饮。看着表外甥在身边玩着手机,我便说:“和妹妹一起去吧,挑你喜欢喝的。”他却不停摇头,不愿意一同前往。
脾气略微暴躁的表姐收起手机,对儿子训斥道:“你怎么如此胆小啊!买个东西都不敢说话!今后去做哑巴算了!”表外甥起身拿过女儿手中的钱,鼓起勇气前往。然而三分钟后,他跑回来说:“妈妈我做不到!”
学生时期,老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都会让所有学生大喊“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当时觉得这样毫无效果,毕竟自信是主观意识行为,怎么能够被几句客观口号改变呢?然而升级为父母之后,我也时常会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女儿。
但有些孩子对于自己能力的评价,始终都是负面消极的“我不行,我做不到”。无论父母如何鼓励,甚至激将法,他们的自信心始终无法被唤醒。很多家长也感到疑惑,他们没有经受过各种打击,为何会缺乏自信心呢?
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
其实年幼的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除了经历过心理打击之外,还有这两个原因。主观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以致于过度相信别人的评价。他们不清楚自己优点和缺点,面对各种问题时都处于不知所措的迷茫状态。
倘若别人评价他们“比较内向,不善言语”,他们便会相信这样的评价。和别人相处时也不敢也主动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客观原因是父母的长期贬低,使得他们潜意识中认同了负面评价。有些家长会根据某件事情对孩子做出主观评价,甚至会加以贬低。比如孩子有次考试失利,父母为了激励他们,便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
频繁如此,孩子的自信心会严重下降,他们会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今后遇到相似的问题,他们也不敢尝试解决。如果缺乏父母的鼓励和安慰,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软弱的性格。
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长要如何引导呢?可以试试这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适当鼓励孩子的优点。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
无论成功和失败,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安慰,避免自信心的下降。当孩子面对各种问题和挫折,表现出不自信时,家长要适当予以鼓励。先鼓励他们努力的过程,再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失败。
孩子的内心受到了鼓舞,自信心显著提高,遇到各种问题也能够勇敢解决。当他们表现优秀时,家长也要予以夸赞和鼓励,培养他们坚强自信的内心。
第二个方法:让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
诗人但丁曾说: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不了解自己,便无法根据自己的能力解决各种问题,自信心也会显得“漫无目的”。我们不妨让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或是文字,列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孩子评价自己时,难免会有些主观片面。家长在身边适当给出自己的建议,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清楚了自己的能力,以及所擅长的事项,今后遇到问题时,孩子也能够根据自身实力选择进退。对于他们的缺点,家长也要予以鼓励,给其改善缺点的信心。
寄语:自信就像吸引孩子不断前行的“强力磁铁”,并为其引导正确的方向。缺乏自信的孩子,就好似在海面上随意漂浮的小舟。家长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你家宝贝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你又会如何引导呢?
对这种孩子,家长平时要用鼓励教育,在生活中对他的一些小进步,小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孩子对自己的认同感,遇到事情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也能增加孩子的自信。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指导,在陪伴和鼓舞下,孩子会越来越有自信,不断地去挑战自我。
如果孩子没有自信,家长就需要去经常鼓励孩子。在孩子做事情时,要充分去肯定他们,多说一些“你真棒”,“好厉害”等夸奖的词语。不要孩子一犯错误,就一味的去指责。在遇事时,鼓励孩子自己尝试着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