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鲁迅同期的大作家,他能在新文学初期,清醒认识到鲁迅的价值,并且最早地系统评论鲁迅的作品。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会面虽然有限,但在书刊、著文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声援。茅盾对鲁迅的理解,一是对鲁迅早期小说创作的独到见解与深刻剖析,特别对“阿Q相”的开掘与概括;二是建立在他们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鲁迅的“韧性”战斗意志和“剥露”精神,给予了全面阐释和极高评价。为认识和宣传鲁迅作出了杰出贡献
(1)茅盾小说具有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将茅盾主要的长篇联系在一起来考察,这样会发现他几乎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霜叶红于二月花》(写于1942年):揭开的是本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的一角;(王伯申、赵守义、钱良才) ◎《虹》(写于1929年):描写“五四”到“五卅”的历程(梅行素)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20年代的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 ◎《子夜》以及《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0年代的社会生活; ◎《第一阶段的故事》、《锻炼》等:上海“八·一三”事变到上海陷落时期的社会生活; ◎《腐蚀》:皖南事变前后; ◎《清明前后》:抗战后期 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2)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 以《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荪甫为例: ◎将吴荪甫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中去刻画;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关系;吴荪甫与工人的关系;吴荪甫与朱吟秋等的关系以及吴荪甫与吴老太爷的关系、与亲属的关系、与屠维岳的关系、与王和甫的关系、与双桥镇农民的关系等等。 ◎吴荪甫复杂性格特征极其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内容。(3)茅盾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 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王伯申 吴荪甫 唐子嘉 何耀先 严仲平 林永清等) 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 ◎东方型女性:静女士 方太太 ◎西方型女性(新人):慧女士 孙舞阳 章秋柳等。(4)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 结构方式: ◎三部曲的形式 ◎《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 心理描写的特征:社会历史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